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与宰相令狐楚唱和的一首七言绝句,大和三年(829)三月,令狐楚由长安赴洛阳,临别作《赴东都别牡丹》,刘禹锡以此诗与之唱和。诗人以牡丹入题,借物抒怀,写别牡丹而实叹别京国,一句“春明门外即天涯”道尽沉浮感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平章宅(1)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宰相的家中有一栏牡丹花,待到开花时主人却不在家。

莫道两京(2)非远别,春明门(3)外即天涯(4)

不要说长安和洛阳不算遥远,出了春明门处处皆是天涯。

注释

(1)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平章事”的简称,亦指宰相。

(2)两京:指当时的上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此处因旧习以西京称长安东京称洛阳,合而称两京。

(3)春明门:唐代长安城外郭东面正中的城门。《唐六典》云:“京师东面三门,中曰春明。” 亦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二。楚自长安东出赴洛阳,出此门,即离开长安城,故举此为言。

(4)天涯:天边,意极遥远。唐代诗人王建罢官后,卜居长安西南“百里”之遥的原上,曾赋诗“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三月,作者刘禹锡在长安任集贤殿学士。令狐楚元和十五年被贬衡州,大和二年刚刚被召回京师任户部尚书,不及半年又被调任为东都留守。唐人以京官为重,东都留守实是闲职,远离京国使令狐楚怏怏作《赴东都别牡丹》,刘禹锡亦为其不平而唱和作此诗。

拼音版

lìngxiànggōngbiédān

píngzhāngzháilánhuālíndàokāishízàijiā

dàoliǎngjīngfēiyuǎnbiéchūnmíngménwàitiān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