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

王寂 〔金代〕 王寂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是金代词人王寂创作的一首词。这首情词写早年和一少女“眼约心同”,眉眼传情,两心相通,可是“空有”灵犀一点通,不能结合。日后相逢,已经各自成家,于是有着无穷的懊恼,不尽的惆怅。这首词句式参差交错,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加之语言哀婉动人,凄凉萧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十年尘土湖州(1)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2)

漫游风尘十年一觉湖州梦,仍像旧时一样久别重逢。四目相对心意相同,却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3)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4)

寻春时恨自己为什么来晚,芳艳的春事尽已成空。恼恨这无情的春风,吹得疏荫绿遍吹尽了姹紫嫣红。

注释

(1)湖州:今浙江吴兴县。

(2)灵犀一点通: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奇灵异之物。

(3)懊恼:悔恨烦恼。

(4)绿尽疏阴落尽红:即杜牧“绿叶成荫子满枝”诗意。

创作背景

王寂的这首《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是以杜牧的情感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

据载:唐文宗大和(公元827年~835年)末年,诗人杜牧客游湖州,遇一少女,十余岁,天姿国色,因与其母相约,谓当求守此郡,届时迎娶此女,待十年不来,乃听其另嫁。遂笔于纸,盟而后别。后十四年,始得授湖州刺史,然其所约之女嫁已三载,有子二人矣。杜牧惆怅之余,赠诗以别,诗曰:“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高彦休《阙史》引用杜牧诗事)。

此词就是以这段情感故事为背景来写的。

文学赏析

王寂,善写情词,善写他人故事。该词即隐括杜牧故事而成。

与杜牧原诗《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相比,此词全篇含有杜牧故事,又有杜牧诗意。杜牧用绝句,句式整齐,音节浏亮,表现的意绪略显轻微,其妙于比兴,但只提供了一个大的情境。而此词则用长短句,参差交错,富有乐感,更显哀感顽艳,凄恻动人,且情感更深内容更详,“眼约心同”更为此词画龙点睛,神、情、意顿时毕现。

上片,“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湖州梦”似仿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作者把“一觉”换成“尘土”更显含蓄朦胧。回首十年人生路,重返湖州,但见尘土满衣襟,难喜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后一句中化用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词意顿改。李诗言虽相隔两地,但情感相通,此则近在咫尺,却不能相亲相爱,一个“空”字表达了多少惆怅,多少怨恨。句中前日“依旧”,继言“空有”,对比转折,准确而强烈地传达了那种沉重的失落感,那种对时乖命蹇、阴差阳错的诅咒和无可奈何的情绪,好像一下子从情感的波峰跌到浪谷,从美好的梦幻跌落到无情的现实中来,一种沉重的失落感顿上心头。

下片“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感慨命运无情,时光空度,只留下一种深深的怨愤。“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东风”、“落红”句,遗憾之气十足,意味悠远弥永。重情的人,偏有坎坷的爱情经历,情到深处,让人倍尝辛苦,十年之愁,凝铸了佳篇。作者直接化用杜牧诗句,更是表达作者对“绿尽疏阴落尽红”的无奈,只能懊恼东风的无情。

在《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这首词中,作者写男女情事,不是像前代词人那样,咏离别,寄相思,而是选择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境,写由重逢带来的感伤。久别重逢,理应使人惊喜欢欣,可是这首词所写的却是一种令人痛苦难堪的重逢。经历了长期的相思之苦以后,满怀着美好的憧憬而来,却因相逢而撕碎了霓虹般的梦影。旧情虽在,人事已非,咫尺相对,只能眉目含情而已。这种情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作者引用杜牧诗事,遣词用意似有同感。字里行间既述说杜牧往事,又寄托了自身无限情感。这首词写久别(十年)重逢,不见些许欢欢,满是一种痛苦伤怀之情。

作者简介

王寂

王寂

金代文学家

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进士。世宗朝,历祁县令、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冬十月,由户部侍郎贬为蔡州防御使。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提点辽东等路刑狱。明昌二年召还。任中都路转运使。明昌五年卒,年六十七,谥文肃。《金史》无传。著有《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