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齐天乐·秋思》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绘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下片写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词中化用了前人的词句,词笔法迂回曲折,感情沉郁顿挫,抒发了词人对荆江故旧的怀念。
绿芜(1)凋尽台城(2)路,殊乡(3)又逢秋晚(4)。暮雨生寒,鸣蛩劝织(5),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6),顿疏花簟(7)。尚有綀囊(8),露萤清夜照书卷(9)。
台城杂草凋敝穷竭,游子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傍晚的雨生起寒意,蟋蟀鸣声劝人机织,听到闺中女子正在赶制寒衣之声。撤去花簟,铺上罗裀,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还留得綀囊,清夜聚萤的夏夜照我读书。
荆江(10)留滞(11)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12),蟹螯(13)初荐(14)。醉倒山翁(15),但愁斜照敛(16)。
我在荆江停留的时间越久,老友相对,离别后的思绪无限,无边怀念汴京之故人,情绪、兴致辗转周折,登临高处,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训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忽见夕阳西沉,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1)绿芜:长得多而乱的杂草。
(2)台城:旧城名。为东晋和南朝的宫省所在,所谓禁城,亦称台城。此处用以代指金陵古城(即今南京市)。
(3)殊乡:异乡、他乡。
(4)秋晚:深秋。
(5)鸣蛩劝织:蟋蟀的名声就像紧促的织布声。蛩,蟋蟀,以其声响织布机响,又名促织。
(6)罗裀:丝织的夹褥。
(7)花簟: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
(8)綀囊:粗丝织品做的袋子。
(9)露萤清夜照书卷:典出《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0)荆江:即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
(11)留滞:阻塞。
(12)玉液新篘:新酿造的美洒。篘,竹制的液酒器具。
(13)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
(14)荐:进,进献。指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
(15)山翁:即山简,晋时人,好酒而常醉,时有儿歌石:“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16)斜照敛:指太阳落山。敛,收,指太阳隐没到地平线下。
《齐天乐·秋思》这首词当是作于绍圣二年(1095年),时周邦彦40岁。周邦彦于元祐八年(1093)三十八岁时遭到流放,被调知溧水县。词人滞留金陵时,因为郁郁不得志感慨之下作下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