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晁冲之 〔宋代〕 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由晁冲之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怀旧相思之作。开端直叙往昔在京邑文酒诗会,欢情良多,“别来”转入当今亲旧星散,音容茫然。“寻常”二句,以往常反衬现实,言外充满人事变迁之慨。换头言旧知无信,唯有求之梦寐。而梦中相遇,休问何如,紧承“不如初”意脉。收拍以“春去”、“花无”回答,言外美景已逝、好事成空,前路黯然。

该词曲笔传情,以乐写哀,将沉痛的思念寄托在平淡的语句和豁达的理性思考之中,在同类题材的词作中显得别致新颖,发人深思。许昂霄《词综偶评》谓“情知春去后”二句,“淡语有深致,咀之无穷。”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忆昔西池(1)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2)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想当年在西池欢聚痛饮,不知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日子。离别之后却连一行书信都没有。假使不经意间重逢了,也不是当初的样子了。

安稳(3)锦衾(4)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5)情知(6)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今夜或许能梦见锦绣屏风旁的往事,月色明亮正好伴我渡过险恶的江湖。不要问相思会有什么结果。谁都知道春天过后,花落无人能管,但人们还是为它悲伤!

注释

(1)西池:即汴京的金明池,当时为贵族游玩之所。是晁冲之当年与文友游宴之地。

(2)寻常:平时,平常。

(3)安稳:布置稳当。

(4)锦衾:锦缎被子。

(5)何如:问安语。

(6)情知:深知,明知。

创作背景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宋哲宗初立,神宗母宣仁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上台,苏轼等人各有晋升。元祐八年,宣仁太后死,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章惇执政,排斥旧党。同年八月,苏轼被贬定州。哲宗绍圣元年,即元祐九年,“二苏”及“四学士”先后相继连续被贬。晁冲之虽只作了个承务郎的小官,也被当作旧党人物,被迫离京隐居河南具茨山(今河南密县东)。从此,当年的诗朋酒侣,天各一方,均遭困厄。晁冲之在隐居生活中对旧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深怀眷念,当年同朋友们游宴唱和的美好往事时时萦绕于怀,引起他无限感慨和思念。该词就是这样一首怀旧相思之作。

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西chíchíshàngyǐn

西chíchíshàngyǐnniánniánduōshǎohuānbiéláihángshūxúnchángxiāngjiànliǎoyóudàochū

ānwěnjǐnqīnjīnmèngyuèmínghǎojiāngxiāngxiūwèndìngqíngzhīchūnhòuguǎnluòhuā

作者简介

晁冲之

晁冲之

北宋江西派诗人

晁冲之(1073—1126),字叔用,一字用道。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补之从弟。不慕功名,隐居阳翟具茨山,自号具茨山人。工诗,被列入江西诗派。又长于词。《全宋诗》收其诗十五卷,《全宋词》收其词十六首。有《晁叔用词》一卷,见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