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1)溪亭日暮,沉醉(2)不知归路。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兴(4)尽(3)晚回舟,误入藕花(5)深处。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争渡(6),争渡(6),惊起一滩鸥鹭(7)。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1)常记:常常记起。
(2)沉醉:深入,程度深,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乐。
(3)尽:达到一定的程度,使自己的兴致得到极大的满足。
(4)兴:兴致。
(5)藕花:荷花。《薛昭蕴·浣溪沙》:「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6)争渡:这里指抢着争着奋力划船渡过。有注「怎渡」者,不宜从。
(7)鸥鹭:鸥,鸟类的一科,羽毛多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鱼、螺等。鹭,鸟类的一科,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亦称「鹭鸶」)、「苍鹭」、「绿鹭」等。鸥鹭,泛指水鸟。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全词共六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喝得时间太长了,喝得也稍多了,太阳西沉,天快了晚了,这种荒唐的事至今还记得。开头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沉醉不知归路」,因为酒喝多了,人晕晕乎乎的,好像感到醉了。沉醉,是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乐之意。这时,连回家的路已经记不太清楚了。酒喝到如此的程度让人担心哪!「沉醉」二字透露出了女词人心底的欢快。 「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第二层,三、四两句写误入藕花丛中。酒是喝得是尽兴,天却晚了,不能不回家呀,「兴尽晚回舟」,来时诗人是划着小船来的,回去也要小船划回去呀。我们好像看到诗人踉踉跄跄从亭子上走下来,解开拴船的绳索,撑开小船向前去。划呀,划呀,可是,酒喝多了,头脑似乎不太清醒,船到底划向哪里,诗人也许不太明白。由于酒后发力,用力过猛,小船儿一头撞进了藕花丛中,「误入藕花深处」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却将一叶扁舟摇荡于盛放的荷花丛中。「误入」这里把诗人酒眼朦胧醉的憨态全部写出来,要在平时船划入藕花深处,要出多大的劲呀,今天不知不觉地撞进来了,这里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待。又照应开头的「常记」(长久记忆),因为这首词遥追忆。
第三层,五、六两句写乘着酒兴奋力争渡。「争渡,争渡」,这里是指作者奋力划船的意思,而且巧妙地利用了《如梦令》词中第五句必须为叠句的规定,重复说「争渡,争渡」,表示奋力,再奋力。要把船驶出误入的藕花宕,诗人不得不使劲力气划船了,这里诗人动作很重,声音很响,也许是酒力的助升。诗人乘着酒兴,拚命地划着,而滩上的鸥鹭,它们本来开始晚休了。这些鸟儿一向以为这里平安无事,现在如此的动作,鸟儿们可吓坏了,它们惊恐地扑腾腾地四处乱飞。「惊起一滩鸥鹭」。是谁打扰了它们,是易安,是喝醉了酒的女诗人易安,它们哪里知道呢?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表现了易安早期词引出新思,取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