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

鲁迅 〔近代〕 鲁迅

一支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既是写屈原“清采”和“贞风”的高贵脱俗,也暗喻当时的革命文艺的清新自然。后两句表面上是写兰花的遭遇,似乎美好的兰花敌不过众多的恶草,而为迁客远去传播芳香,实际上以比兴手法写屈原最终为小人所中伤,成了“迁客”,但他的光辉的诗作却像香草一样散发着芳香;这里也用屈原的遭遇和成就暗喻革命文艺工作者。这首诗采用比兴手法,以兰花作比,借咏兰花来咏屈原,同时在写屈原的背后,隐含着对革命文艺的赞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一支清采妥(1)湘灵,九畹(2)贞风慰独醒。

一枝清新秀丽的花献给湘水女神,广阔兰园里的芬芳慰藉着革命者。

无奈终输萧艾密(3),却成迁客(4)播芳馨(5)

无可奈何的是终于陷入密密的文网,即便成为受迫害到处奔波的人还是要散播宜人的香气。

注释

(1)清采妥:清采:清雅美丽的花。妥:使……安宁。这里的“妥湘灵”是使湘灵得到安慰的意思。

(2)九畹:屈原《离骚》:“余既遂兰之九畹兮。”畹,古代的一种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一说是二十亩,一说是三十亩。贞风:坚贞高洁的品格,古人认为兰花是具备这种品格的,这里的“九畹贞风”就是指兰花而言。独醒:《楚辞·逢父》:“众人皆醉我独醒。”这里是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作者用来自比。

(3)萧艾密:萧艾:恶草。《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用萧艾来比喻小人,这里指国民党特务和投靠国民党的买办文人。密:多,此处指小人比较多。

(4)迁客:被放逐的人。作者曾因战争及国民党的迫害屡次迁居,所以在这里自称“迁客”。

(5)播芳馨:传播芳香,这里是指作革命宣传。

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1933年11月27日:“为土屋文明氏书一笺云:‘一枝清采妥湘灵……。”’土屋文明,日本诗人,山本初枝的老师。收入《集外集拾遗》。

1933年10月,蒋介石经过周密准备,发动了大规模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出动100万军队,大举进攻共产党革命根据地。为了配合行动,在其统治区加紧“文化围剿”,对进步书店查封、捣毁,对革命文艺作品大禁、大删,对革命和进步人士绑架、暗杀。鲁迅在当时的信中说:“今之文坛,真是一言难尽,有些‘文学家’,作文不能,禁文则绰有余力,而于是乎文网密矣。”(《鲁迅书信集》)《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拼音版

··zhīqīngcǎituǒxiānglíng

zhīqīngcǎituǒxiānglíngjiǔwǎnzhēnfēngwèixǐng

nàizhōngshūxiāoàiquèchéngqiānfāngxīn

作者简介

鲁迅

鲁迅

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