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民不畏威(1),则大威至(2)无狎(3)其所居,无厌(4)其所生。夫唯不厌(5),是以不厌(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6)自爱不自贵(7),故去彼取此(8)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注释

(1)民不畏威:威,指统治者的镇压和威慑。此句意为,百姓们不畏惧统治者的高压政策。

(2)大威至:这个威是指人民的反抗斗争。

(3)无狎:狎通狭,意为压迫、逼迫。无狎,即不要逼迫的意思。

(4)无厌:厌指压迫、阻塞的意思。

(5)不厌:这个厌指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反抗斗争。

(6)不自见:不自我表现,不自我显示。

(7)自爱不自贵:指圣人但求自爱而不求自显高贵。

(8)去彼取此:指舍去“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