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山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谒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揭示了岁月难再、世事无常这一宇宙、人生和社会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也隐含着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展的不幸遭遇的哀叹。全诗风格奇幻瑰丽,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从来系日乏长绳(1)水去(2)云回恨不胜(3)

自古以来,就没有能系住太阳的长绳,逝水东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怅恨不胜。

欲就麻姑(4)买沧海,一杯春露(5)冷如冰。

正想向仙人麻姑买下沧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注释

(1)系日乏长绳:用傅休奕《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句意,说明时光难以留驻。

(2)水去:含有两个意思:一、与“云回”一样是所见景象,含有“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意思;二、指时间的消逝。《论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话,是把时间比作流水。李商隐进而把流水当作时间。

(3)恨不胜:怅恨不尽。胜,尽。

(4)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神仙传》载,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李商隐据此想像沧海(指东海)是麻姑所有的。

(5)一杯春露:指沧海之水(也就是沧海里所汇聚的时间)已少到只剩一杯了。

创作背景

题称“谒山”,作者当是拜谒名山时见水流日落的景象而作。感时光之流逝,叹世事之变迁,诗人为之而怅恨不已。

拼音版

shān

cóngláichángshéngshuǐyúnhuíhènshèng

jiùmǎicānghǎibēichūnlěngbīng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