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彭蠡湖中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写在鄱阳湖中远望庐山的情景。开篇写因天风将至,舟子将船泊子湖中,接写庐山的壮丽景象,见景生情,想起了古时的隐士高人而感叹自己为行役所缚,盼望将来也能远离尘俗以山水为侣。全诗格调雄浑,气势磅礴,表现了孟诗“冲淡中有壮逸”的一面,也体现出典型的盛唐气象。
太虚(1)生月晕(2),舟子知天风(3)。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挂席(4)候明发(5),渺漫平湖中。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6),势压九江(7)雄。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黤黕(8)容霁(9)色,峥嵘(10)当(11)曙空(12)。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13)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久欲追尚子(14),况兹怀远公(15)。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来限(16)于役(17),未暇息微躬(18)。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途将半,星霜(19)岁欲穷。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岩栖者(20),毕趣(21)当来同。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1)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月晕:月亮周围所起的一圈光气。
(3)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4)挂席:悬挂起船帆,谓开船。
(5)明发:天亮,拂晓。
(6)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7)九江:即指浔阳江。
(8)黤黕:深黑不明。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
(9)容霁:一作“凝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10)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
(11)当:耸立。
(12)曙空:明朗的天空。
(13)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14)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高士传》记载:“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15)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16)限:束缚。
(17)于役:有事远行。《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18)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19)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20)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21)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孟浩然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出游湘赣,《彭蠡湖中望庐山》这首诗当作于诗人为张九龄幕府从事时因公出差经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往扬州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