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有杕之杜

诗经 〔先秦〕 诗经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唐风·有杕之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对此诗主旨的理解多有分歧,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描写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的诗。此诗以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为主线,以期待的眼光、诚挚的态度和殷勤款待的方式,频频召唤友人来访做客。全诗二章,每章六句,重章叠唱,其章法结构带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2)(3),生于道左(4)。彼君子兮,(5)(6)我?中心(7)好之,(8)饮食(9)之?

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左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访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

有杕之杜,生于道(10)。彼君子兮,噬肯来(11)?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右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看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

注释

(1)唐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二篇。

(2)杕:树木孤生独特貌。

(3)杜:杜梨树,又名棠梨树。

(4)道左:道路左边,古人以东为左。

(5)噬:发语词。一说同“曷”,何。

(6)适:到,往。一说悦。

(7)中心:心中,内心。

(8)曷:同“盍”,何不。

(9)饮食:喝酒吃饭。一说满足情爱之欲。

(10)周:“右”的假借。一说道路弯曲处。

(11)游:来看。

创作背景

关于《唐风·有杕之杜》的诗旨背景,历来有多种看法。《毛诗序》云:“《有杕之杜》,刺晋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焉。”朱熹《诗集传》、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等认为是为“好贤而恐不足以致之”而作。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是“欢迎客人的短歌”。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等认为是为思念征夫而作。另外还有陈子展《国风选译》等的流浪乞食说、程俊英《诗经译注》等的情歌说和朱守亮《诗经评释》等的孤独盼友说。

拼音版

tángfēng··yǒuzhī

yǒuzhīshēngdàozuǒjūnshìkěnshìzhōngxīnhàozhīyìnzhī

yǒuzhīshēngdàozhōujūnshìkěnláiyóuzhōngxīnhàozhīyìnshízhī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