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捷悟第十一

刘义庆 〔南北朝〕 刘义庆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公来。峤至不谢,但求酒炙。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脩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唯东亭一人常在前,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弈弈在前。其悟捷如此。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捷悟指迅速领悟。本篇记载几个对人、对事物快速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的事例。突然遇到一件意外的事,在常人尚未理解之时,能根据人或事物的特点、出现环境、当时的诸多条件等等来综合分析,做出判断,这就是一种悟性。培养这种能力,有可能对付突发事件。例如第2 则记曹操在一杯酪的盖头上题个“合”字,杨脩看到这里没有用“合”字的条件,于是从该字的组成部分看出是“公教人啖一口也”。有时突然出现危险情况,一些人可能被吓得不知所措,而机智的人会迅速适应环境并思考化险为夷的办法,第5则正是反映出当局者迷和旁观者清这两种情况。

但是篇内所记,有一些事情跟捷悟似未可等同看待。例如第6 则记桓温欲夺郗愔兵权,郗愔没体会到这点,而他儿子在桓温手下任参军,明白桓温的想法。这看来是朝夕观察的结果,而非捷悟所致。第7 则所记的更是有意捉弄人家,跟捷悟无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杨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建相国府的大门,刚架椽子,曹操亲自出来看,并且叫人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了。拆完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轮到杨脩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还犹豫什么!”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脩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脩:“懂吗?”杨脩回答说:“懂。”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脩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辞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

魏武帝曹操要讨伐袁本初,修造军事装备,剩下几十斛竹片,都是几寸长的。大家说这全部用不上,正要叫人烧掉。曹操在想怎么利用这些竹片,认为可以用来做竹盾牌,只是还没有把这话说出来。他派人速去问主簿杨德祖,杨德祖随即答复了来人,结果和曹操想的一样。大家都佩服杨德祖的聪明和悟性。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公来。峤至不谢,但求酒炙。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王敦率领军队东下,将要逼近朱雀桥,晋明帝亲自出到中堂。温峤当时任丹阳尹,明帝命令他毁掉朱雀桥,结果仍旧没有毁掉,明帝怒目圆睁,非常生气,随从的人都很恐惧。明帝立刻召集大臣们来,温峤到后,没有谢罪,只是求赐酒肉请死。王导接着来到,他光着脚退到地上,谢罪说:“天子的威严就在眼前,于是使温峤吓得不可能谢罪了。”温峤这才退下谢罪,明帝也就心平气和了。大臣们都很赞赏王导的机敏而有悟性的名言。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脩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司空郗愔镇守北府的时候,桓温不喜欢他掌握兵权。郗愔对情势的了解一向胡涂,还寄信给桓温说:“正想和您一起辅佐王室,修复被敌人毁坏的先帝陵寝。”当时他的嫡长子嘉宾正到外地去,在半路听说送信的人到了,急忙拿过他父亲的信来看,看完了,把信撕得粉碎,就返回去,又代他父亲另外写了封信,诉说自己年老多病,经不住世事烦扰,想找个闲散的官位来自我调养。桓温收到信非常高兴,立刻下令把郗愔调为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会稽太守。

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1)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唯东亭一人常在前,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石头(1)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弈弈在前。其悟捷如此。

东亭侯王珣任桓温的主簿时,曾经在春天和石头兄弟骑马到郊外游春。当时同游的名流都一起并马前进;只有王珣一个人总是走在前面,和他们距离几十步远,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缘故。石头等人已经玩得很疲倦了,不久就坐车回去。结果其他人都像侍从官一样跟在后面,只有王珣精神抖擞地走在前面。他就是这样的有悟性而且机敏。

注释

(1)石头:即桓温的长子桓熙,石头为其小名。此则中骑马如果要控制速度和其他人齐头并进会比肆意骑骋要累,因为要控制速度,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观察他人的速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别人都感到累的时候王珣还那么精神。

作者简介

刘义庆

刘义庆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