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鹦鹉救火》本文出自刘义庆的《宣验记》,为宗教故事。据《宣念记》改写。这则寓言赞扬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体现了鹦鹉注重友情,写出鹦鹉看到朋友受难,虽然以一己之力不能救助朋友,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朋友的美好品质。
有鹦鹉飞集(1)他山,山中禽兽辄(2)相贵重(3),鹦鹉自念(4):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5),飞而洒之。
一只鹦鹉从别处来到这座山,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自己想:此处虽好,却不是自己久留之地。鹦鹉便离开了。 不久,这座山发生火灾。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
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6)是山,禽兽善行(7),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力量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待我如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遭遇火灾,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
天神嘉感(8),即为灭火。
天神对鹦鹉的话很感动,就把大火灭掉了。
(1)集:栖息。
(2)辄:总是。
(3)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4)念:想。
(5)濡羽:沾湿羽毛。
(6)侨居:寄居,寄住。
(7)善行:行为善良。
(8)嘉感:赞扬并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