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写的是词人追述往年知颍州的经历及归颍而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充满了怅惘与悲凉之感。全词运用故典、化用成语,语言清新质朴、清疏隽朗。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2)。富贵浮云(3),俯仰流年二十春(4)。
我平生因为喜爱西湖的风光美妙,所以到这里任最高地方长官(朱轮为古代贵官所乘的车),可富贵像浮云一样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过了二十个春天。
归来恰似辽东鹤(5),城郭人民(6),触目(7)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有谁还能认得当年的旧主人——曾任当地长官的我啊!
(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2)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
(3)富贵浮云: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4)二十春:作者由离任颖州到退休归颖,正好二十个年头。
(5)辽东鹤: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
(6)城郭人民:比喻人事沧桑。
(7)触目:目光所及。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