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 〔唐代〕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相传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词作。此词写的是在深秋暮色中主人公独立玉阶远眺时一刹那的情思。上片写寒碧的山光林色笼罩在如织的暮烟之中,随着暮色越来越浓,高楼上的主人公的愁思也越来越重;下片写在高楼上远眺的主人公的感情流动,揭示了主人公愁思的具体内涵。全词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平林(1)漠漠(2)烟如织(3),寒山一带伤心(4)碧。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极为碧绿。

暝色(5)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阶(6)伫立(7)宿鸟(8)(9)飞急。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0)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的是短亭。

注释

(1)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2)漠漠:迷蒙貌。

(3)烟如织:暮烟浓密。

(4)伤心:极甚之辞。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5)暝色:夜色。暝,日落,黄昏。

(6)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7)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

(8)宿鸟:归巢栖息的鸟。

(9)归:一作“回”。

(10)长亭更短亭:“长亭”句: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更:一作“连”。

创作背景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本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据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拼音版

mán··pínglínyānzhī

pínglínyānzhīhánshāndàishāngxīn

mínggāolóuyǒurénlóushàngchóu

jiēkōngzhù宿niǎoguīfēi

chùshìguīchéngzhǎngtínggèngduǎntíng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