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路中作》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五言律诗,此诗是诗人桂林近游之作。首联谓秋天已到,桂林落日余晖照射晴江,景物分明;颔联写蝉声阵阵,好像呼唤游客,不忍其离去;颈联言村落很小,有犬守护,沙路上见僧人独归;尾联谓正欲举头北望故乡,又见鹧鸪飞鸣,更增加了思乡之情。全诗借景抒情,以写思乡为核心,从眼前景写起,乐景哀景相帮衬,一反一正,一层一层逼近内里。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2)。
秋天了树叶还没发黄,江面上反射着落日的余光。
空馀蝉嘒嘒(3),犹向客依依(4)。
客人啊你慢慢走,树上的知了齐声嚷嚷。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小村子里狗声相叫,平平的沙滩上走来一个和尚。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5)。
我欲向西北的家乡空望,又见鹧鸪在说“不如归去”。
(1)路:全唐诗校:“一作道。”
(2)暮晖:落日的馀辉。
(3)嘒嘒:象声词,蝉鸣声。语出《诗·小雅·小弁》:“鸣蜩嘒嘒。”
(4)依依:树枝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据《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5)又见鹧鸪飞:谓滞留桂管,不得北归也。鹧鸪飞,语出朱鹤龄注引《禽经》:“子规啼必北向,鹧鸪飞必南翔。”传说鹧鸪常南飞而不向北,鹧鸪鸣声似曰“不如归去”。
《桂林路中作》此诗为大中元年(847)深秋作于桂林。唐武宗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崩,宣宗即位,重用牛党,大黜李党。李商隐难以保持当时秘书省之职,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应桂管(故治在今广西桂林市)观察使郑亚之邀,入其幕为书记。此诗即为在桂林幕府期间,游历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