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
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是元代散曲作家乔吉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写作者登临虎丘时的所见所思。首句写登临时的天气,作者仅用六个字,就为全篇定下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从“怪石於菟”以下七句,写他所见的景象,营构出一片凄清幽冷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不禁勾起了曲家的怀古幽思,最后四句由写景自然转入怀古抒情。他对伍子胥的悲剧深表同情,对吴王的失败深表惋惜。结句“山锁吴愁”用意深婉,将眼前的景色和思古幽情用一个“锁”字结合起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在艺术上,此曲充分地体现了乔吉散曲清丽幽婉的艺术风格,对仗精巧,语言富有表现力。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2),老树钩娄(3),苔(4)绣禅阶(5),尘黏诗壁(6),云湿经楼(7)。
在漫天的风雨中登临虎丘,只见怪石如同老虎一般,枯老的树枝弯曲伛偻,台阶上已铺满青苔,题有诗句的墙壁上沾满尘土,云带来的水汽湿了经楼。
琴调冷声闲虎丘(8),剑光寒影(9)动龙湫(10)。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11),山锁吴愁(12)。
想当初这里曾经是司徒王珣的琴台,如今已不闻琴声弹奏。秦始皇当年在这里挖出吴王宝剑,光芒惊动了池塘里的龙。半醉半醒间打量这一切,回忆千年前的恩仇,伍子胥的魂魄还在波涛间游荡,吴国最终灭亡,山川也为之深深哀愁。
(1)虎丘:在江苏苏州市西北,相传春秋时有虎踞丘上三日,故名。
(2)於菟:虎的别称。
(3)钩娄:枝干屈曲伛偻的样子。一作钩辀(zhōu):象声词,鹧鸪的叫声。
(4)苔:苔藓。
(5)禅阶:指寺庙的石阶。
(6)诗壁:游人题诗的墙壁。
(7)经楼:寺庙藏经的地方。
(8)琴调冷声闲虎丘:虎丘寺塔基,原为晋司徒王珣的琴台,故谓“琴调冷”。
(9)剑光寒影:相传虎丘阖闾墓藏专诸鱼肠剑。秦始皇东巡至此,求剑,有虎当坟而据。始皇以剑击之,不及,误中石,剑无复获,乃陷成池,故号剑池,今遗迹尚存(见《吴越春秋》)。此用其事描状剑池水光波影。
(10)龙湫:虎丘有剑池,相传吴王阖闾以宝剑殉葬,后秦始皇开掘找寻,有神龙跃出而成池。这里夸饰虎丘的流水。湫,深潭。
(11)胥魂: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精魂不散,成了涛神。
(12)吴愁:春秋时吴国终为越国所灭,故言。
相传吴王阖闾死后葬于虎丘,作者于风雨中登临虎丘,见石如虎伏,树形虬结。通往寺庙的石级上长满了青苔,路边石壁的题诗漫沾着泥垢,藏经楼被笼罩在一片雾岚之中。怀古作叹而作此曲,《折桂令·风雨登虎丘》具体创作时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