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寄远

乔吉 〔元代〕 乔吉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

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折桂令·寄远》是元代曲作家乔吉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写思妇的闺中自白,内容都是对远方丈夫的倾诉,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全曲将闺中思妇的心理,语言表现得真挚深切,思妇的怨艾、诉苦、申盟、述感,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与个性化的色彩。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怎生(2)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3)香褪腰肢(4)。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5)

为什么裙子变得宽松了?原来是因为如玉般的肌肤变得瘦削了,透着暗香的腰肢变细了。一口饭吃不下,睡觉像烙饼般翻来覆去,气息微弱得像一缕游丝。

受用(6)遮莫(7)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8)了多时,本是结发(9)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如果他对我是真心诚意的,即受相思煎熬之苦,又有什么可推辞的?白白地让人痛苦这么久,本应该享受新婚燕尔的欢乐幸福的,却承受了彻骨的相思之痛。

注释

(1)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

(2)怎生:为什么。

(3)为玉削肌肤:因为玉体减少了肌肤,即人消瘦了。

(4)香褪腰肢:腰肢瘦了。

(5)游丝:空中飘飞的细珠丝,比喻气息微弱。

(6)受用:享受。

(7)遮莫:尽管,即使。

(8)干闹:白白地闹腾。

(9)结发:此处是结婚的意思。

创作背景

《折桂令·寄远》这是乔吉为闺中女子代言怀念远方丈夫的相思,其创作时间难以确考。乔吉生不仕,混迹青楼歌馆,流连风月诗酒,与女性接触频繁,因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体察比较细致入微。

文学赏析

《折桂令·寄远》此曲前三句以衣服变宽松来描写因相思而消瘦,这也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开此先河,而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则成为表达相思之情的经典。此曲用一个问句引起,第二、三句回答了第一句的疑问,指出衣裙宽松是因为身体消瘦了,但身体消瘦又是为哪般?自是不必言明。况且裙子变宽松非一朝一夕间,一个“掩”字又透露出宽松了很多,可见相思入骨。这三句可谓一波三折,回环含蓄,使得平常的表达富有新意,可见作者创作技巧的纯熟。

“饭不沾匙”三句描写相思的情状。这三句运用“赋”的手法,通过对日常生活情形的细致描绘,将主人公食不甘味、睡不安寝、生命垂危的状态表现得更加形象具体、淋漓尽致。任讷说:“曲以说得忌切透辟、极情尽至为尚,不但不宽弛、不含蓄,且多冲口而出,若不能待者。”此语用来评论这三句再贴切不过。

最后几句是以闺中女子的口吻写的。“得受用”两句是说要是能够跟相爱的人一起相守,即使是死也甘愿。“受用”“遮莫”,都是当时的口语。最后三句语意一转,反映了女子心理活动的细微曲折:本想用爱情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耐心地等待与爱人的重聚,但新婚即别却又让她实在难以接受,忍不住抱怨起来。“干闹”表现出主人公的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描写的就是洞房花烛的情形。“结发”点明因新婚而别,所以相思更加彻骨。结尾点明新婚,使前面描写的相思之苦更深一层,更震撼人心,使人不由对主人公生出深深的同情和怜悯。这是曲子的又一波。

《折桂令·寄远》这首曲子将普通的闺怨写得一波三折,颇有新意。使用了“怎生来”“得受用”“遮莫”等口语,尽显元曲的本色。

作者简介

乔吉

乔吉

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

乔吉(1280—1345),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游寓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散曲风格清丽。明清人多以他同张可久并称为散曲两大家。论及乐府作法,曾提出“凤头、猪肚、豹尾”六字,对戏曲理论和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散曲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任讷辑为《梦符散曲》。今存小令二百零九首,套数十一篇。所著杂剧十一种,现存《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三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