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礼魂

屈原 〔先秦〕 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九歌·礼魂》是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的楚辞,一说礼魂为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送的不只是神还包括人鬼,所以称礼魂而不称礼神。送神,在古代的祭祀中,是仪式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庄重的祭祀礼仪。礼魂,由美丽的女巫领唱,男女青年随歌起舞,还要传花伴歌伴舞。屈原记录了这个庄重的祭祀仪式。另一说礼魂为对英雄祖先的祭祀,不属于九歌之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成礼(1)会鼓(2),传(3)(4)舞,(5)(6)容与(7)

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8)终古(9)

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注释

(1)成礼:指祭祀之礼完毕。

(2)会鼓:急疾击鼓,鼓点密集。

(3)芭:通“葩”,花。

(4)代:交互,更替。

(5)姱:美好。

(6)倡:同“唱”。

(7)容与:舒缓。

(8)长无绝:永远不断。

(9)终古:久远。

创作背景

一说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王夫之最先提出了这种说法,他说: “凡前十章,皆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

另一说认为屈原写作这篇祭诗的背景是在楚国两次大败于秦之后,内容与《国殇》的联系(魂与殇),所处于《国殇》之后,可以认定它是相当于《国殇》的乱辞的卒章,而非《九歌》“送神曲”。是为对英雄和祖先(为国捐躯的先烈)的祭祀;诗人写完国殇之后,又用楚国南方沉湘之间民间丧礼所特有的悼念形式,写了《礼魂》,以表达对伟大英灵的崇高礼赞。

拼音版

jiǔ··hún

chénghuìchuándàikuāchàngróng

chūnlánqiūchángjuézhōng

作者简介

屈原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343—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之子屈瑕后代。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主要代表作品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