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李朴 〔宋代〕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中秋》是宋代诗人李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两联先写月之形状,圆如宝镜,后写月之亮光,普照千里,颈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有关月亮的神话,进一步丰满了月之神韵,尾联即由神话而生出畅游天河的美好愿望。这首诗借中秋之月来写自己内心的纯洁高尚,写景状物与传说想象融为一体,立意新颖,构思奇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皓魄(1)当空宝镜(2)升,云间仙籁(3)寂无声。

晶莹皎洁的月亮像一面宝镜升到天上,云间仙境万籁俱寂没有一丝声响。

平分秋色(4)一轮满,长伴云衢(5)千里明。

今夜一轮满月把秋天分成两半,它把月色洒在云间大道上千里万里亮堂堂。

狡兔空从(7)外落,妖蟆(8)休向眼前生。

狡黠的仙兔好像要从弦外跳落,妖异食月的蛤蟆你别现身以免遮住月光。

灵槎(9)拟约(10)同携手,更待银河(11)彻底清。

我要和朋友相约一起登上直通银河的仙筏,只等那银河彻底清清亮亮。

注释

(1)皓魄:指月亮。魄,古人称月光初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2)宝镜:指月亮。因中秋月圆似镜,故言。

(3)仙籁:仙境的声音。这里是指自然界的风声。籁,原指孔窍中发出的声音。

(4)平分秋色:把秋色分为两半。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正值秋季之半,故称平分秋色。

(5)云衢:云海中月亮运行的轨迹。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6)狡免:指传说里月中捣药的白兔,据说它可以使月亮生光。

(7)弦:阴历每月的初七、初八,月亮缺上半,叫上弦;每月的二十二日、二十三日,月亮缺下半,称下弦。

(8)妖蟆:传说中的月里蟾蜍,能食月,使月亮产生圆缺变化。南宋方岳《八月十四月食中秋遂无月》:“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

(9)灵槎:古代神话传说中往来天上的筏子。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见年年八月有浮搓去来不失期。”槎,竹筏。

(10)拟约:打算邀请。

(11)银河:天河。

创作背景

据李朴《宋史》本传记载,“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考钦宗即位在宣和七年十二月(1125),《中秋》此诗可能就作于次年中秋。若如此,则此诗是写给宋钦宗,自明其心志抱负之作。若非如此,考其所处时代官场之混乱污浊,以及“更待银河彻底清”之句,也必定是有所寄托之作。

拼音版

zhōngqiū

hàodāngkōngbǎojìngshēngyúnjiānxiānlàishēng

píngfēnqiūlúnmǎnchángbànyúnqiānmíng

jiǎokōngcóngxiánwàiluòyāoxiūxiàngyǎnqiánshēng

língcháyuētóngxiéshǒugèngdàiyínchèqīng

作者简介

李朴

李朴

宋代著名诗人、理学家

李朴(1063—1127),字先之,人称章贡先生,兴国(今江西兴国)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进士,任国子监教授,为官敢于直言,不惧权奸。宋高宗即位后,任秘书监。有才名,善诗歌,有著作《章贡集》传世。李朴父子兄弟一门七进士,均以理学诗文见称。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