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高中课文)

屈原 〔先秦〕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3)。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于是赐予我贞祥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5)(6)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7)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8)。日月(9)其不(10)兮,春与秋其代序(1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12)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1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4)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太息(15)掩涕(16)兮,哀民生(17)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20)浩荡(21)兮,终不察夫民心(2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24)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25)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6)。宁(27)死以流亡(28)兮,余不忍为此态(29)也!鸷鸟之不群(30)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31)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3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3)

长长地叹息而掩面拭泪,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直言进谏晚上就被罢免。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我真心爱好修身洁行,即使死多次也不会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小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34)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35)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36)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37)。制芰荷(38)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39)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40)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亏(41)。忽反顾以游目(42)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4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4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45)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注释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是颛顼(zhuānxū)帝的远代子孙(即楚王的同宗),父亲名为伯庸。高阳,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颛顼。苗裔,远代子孙。朕,我。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皇,大。考,称已故的父亲。

(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正当寅年的寅月寅日,我降生了。摄提,即“摄提格”,寅年的别称。贞,当、正当。孟陬,孟春正月,是寅月,正月为陬。庚寅,庚寅日。降,降生。

(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先父观察衡量我降生时的情况,一出生就赐给我美名。皇,“皇考”的简称。览揆,观察衡量。览,观察。揆,测度、衡量。初度,出生时的情况。肇,开始。锡,赐给。嘉名,美名。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既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在品质,又加之以美好的容态。纷,盛多。重,加。修能,美好的容态。一说指优秀的才能。能,一说作“态”。

(5)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肩披江离与长在幽僻处的白芷,将秋天的兰花连缀起来做成佩饰。扈,楚地方言,披。江离,一种香草。辟芷,生于幽僻之处的白芷。辟,同“僻”,僻静、幽静。纫,连缀、连接。

(6)汩: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用以比喻时间过得飞快。

(7)不吾与:即“不与吾”,不等待我。

(8)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早晨我采撷坡上的木兰,晚上摘取洲中的宿莽。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比喻坚贞的品德。朝搴、夕揽,比喻早晚勤勉修德。搴,拔取。阰,土坡。木兰,一种香木。揽,采摘。宿莽,一种香草。

(9)忽:迅速。

(10)淹:久留。

(11)代序:时序更替。

(12)美人: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 指,一说指楚怀王。

(1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何不改变现行的法度。抚壮,把握壮年。弃秽,抛弃污秽的东西。度,法度、准则。

(14)来吾道夫先路:我愿为前驱。道,同“导”,引导。先路,前驱。

(15)太息:叹息。

(16)掩涕:掩面而泣。

(17)民生:人生。

(18)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可)早上进谏晚上即遭贬黜。好,爱慕、崇尚。修姱,美好。羁,喻指束缚、约束。,马缰绳。羁,马络头。謇,楚地方言,助词,无实义。谇,谏诤。替,废弃。

(19)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又因为我采摘白芷为饰而给我加上罪名。蕙,一种香草,俗名佩兰。,佩带。申,重复、加上。茝,一种香草,即白芷。

(20)灵修:指楚怀王。

(21)浩荡:荒唐。

(22)民心:指屈原自己的心。一说指人心。

(2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多小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诽谤我好做淫邪之事。众女,喻指小人。蛾眉,喻指美好的品德。谣诼,毁谤。

(24)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世俗本来是善于取巧的,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固,本来。时俗,世俗。偭,违背。错,同“措”,举措。

(25)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违背准绳而追随邪曲,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喻指准绳、准则。追曲,追随邪佞。周容,迎合讨好。

(26)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忧愁烦闷而又失意,独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忳郁邑,强调忧闷之深切。忳、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侘傺,失意的样子。

(27)溘:突然。

(28)流亡:随流水消逝。

(29)此态:指迎合讨好他人的丑态。

(30)鸷鸟之不群:猛禽不与凡鸟同群。鸷鸟,凶猛的鸟,指鹰、雕等。

(3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哪有方枘(ruì)和圆凿能够相合,哪有道不同却能够相互安处的?方圜,方枘(榫头)和圆凿(榫眼)。圜,同“圆”。周,合。孰,何、怎么。

(3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备和辱骂。尤,责备。攘,容忍。诟,辱骂。

(3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伏,同“服”,保持。

(3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相,观察。延伫,久立。

(35)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的时候。复路,回原路。及,趁着。行迷,走入迷途。

(36)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让我的马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驱马疾行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在那里休息。步,缓行。皋,水边地。丘,山冈。焉,在那里。

(37)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纳而又遭受指责,退下来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不入,不被容纳。初服,指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38)芰荷:菱叶与荷叶。

(39)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不吾知,即“不知吾”。苟,如果、只要。芳,美好。

(40)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长我长长的佩带。岌岌,高耸的样子。陆离,修长的样子。

(4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亏: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是没有减损。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亏,减损。

(42)游目:放眼观看。

(43)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佩戴的饰物缤纷多彩,浓烈的芳香更加显著。菲菲,香气浓烈。章,同“彰”。

(4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各的爱好,我独爱美好并且习以为常。

(4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因为受到惩罚而停止(爱美好,从正道)?惩,因受创而戒止。

创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之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以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文学赏析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诗人先自叙高贵的身世,表示自己具有与生俱来的的“内美”。再叙自己的道德和才干,具有先天禀赋,又有后天修养,早就该立志献身干一番大事业。接着叙述对楚怀王的期望,期望他修明法度,驾上骏马奔驰向前,诗人愿为楚国的变法图新作一个开路的先驱者。可是当时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却存在着革新和守旧两派的斗争。

《离骚》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作者简介

屈原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343—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之子屈瑕后代。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主要代表作品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