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已。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傥常岁落一,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水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持用诧妻子。
《落齿》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讲述掉牙过程中韩愈的思想变化,从紧张到旷达,从恐惧死亡到乐天知命。最后与妻子玩笑,颇为风趣。这首诗既曲折有致,也明白如话,物情俱真,自得其妙。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1)。
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今年又落了一个。
俄然(2)落六七,落势(3)殊未已(4)。
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看来落势还不会停止。
馀存皆动摇,尽落(5)应始止(6)。
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
忆初落一时(7),但念豁可耻(8)。
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9)。
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才耽忧年寿衰老,恐怕快死了。
每一将落时,懔懔(10)恒在已。
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常觉得中心懔懔。
叉牙(12)妨食物,颠倒(13)怯漱水(14)。
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
今来落既熟(15),见落空相似。
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
馀存二十馀,次第(16)知落矣。
现在还留馀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
傥常岁落一,自足支两纪(18)。
如果经常是每年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19)。
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20)。
有人说,牙齿在掉了,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寿长寿短,同样得死。
人言齿之豁,左右(21)惊谛视(22)。
有人说,牙齿落空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
我言庄周(23)云,水雁各有喜(24)。
我说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我的牙齿落光了,说不定也是喜事。
语讹(25)默固好,嚼(26)废软(27)还美。
说话多误,那么就经常缄默也好,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
因歌遂成诗,持用诧(28)妻子。
因为歌咏落齿,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1)齿:口中两颊生的齿叫牙,俗称大牙。前近唇者称齿。诗中牙齿互文,无别。
(2)俄然:突然间,形容时间短。
(3)落势:牙齿脱落的势头。
(4)殊未已:还没有停止。
(5)尽落:落尽,掉完。
(6)始止:才停止。
(7)落一时:掉第一颗牙时。
(8)但念豁可耻:只觉得豁牙难看。
(9)始忧衰即死:才担心因衰老快要死了。
(10)懔懔:畏惧的样子。
(11)恒在己:自己经常处于这种畏惧状态。
(12)叉牙:与“权桠”义同。即参差不齐。
(13)颠倒:横竖,即横竖都不舒服。
(14)怯漱水:怕用水漱口。
(15)熟:习以为常。
(16)次第:一个接着一个。
(17)倘:假如。
(18)两纪:一纪十二载,两纪二十四年。
(19)指:同惰,当意向或意思差不多讲。
(20)恃:维持、凭借。
(21)左右:左右的人。
(22)谛视:仔细看。
(23)庄周:名周,人称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为漆国吏。
(24)各有喜:指主人对木与雁的态度,大木、鸣雁等各得其所,比喻有牙无牙各有各的好处。
(25)语讹:语音不清。
(26)嚼:能嚼食的牙齿。
(27)软:柔软的舌。
(28)诧:夸耀。
贞元十八年(802年)韩愈《与崔群书》云:“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令据此诗曰:“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推断诗当写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公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