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勤政楼》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写勤政楼此刻之衰,实际上使人缅怀的是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是此时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此时之衰。这首诗对比鲜明,文气跌宕有致,读来回味无穷。
千秋佳节(2)名空在,承露丝囊(3)世已无。
当年庆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
唯有紫苔(4)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5)。
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
(1)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713~741年)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2)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
(3)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
(4)紫苔:一种漫生杂草。《拾遗记》:“紫苔覆漫,味甘而柔滑。”
(5)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据《唐会要》,开元二年(714年)七月,建兴庆宫,南筑勤政务本楼。元和十四年(819年)诏修勤政楼,大和三年,修勤政楼。按:元和十四年(819年),杜牧方十七岁;大和三年(827年),杜牧二十七岁,正进士及第制策登科,由洛阳回到长安。这首诗约作于此时。当作者通过勤政楼见到其荒凉的景象后,为了对唐玄宗的误国进行了谴责、讽刺,于是创作了《过勤政楼》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