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宋代〕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浣溪沙·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官船晚泊时景象,写出了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随着视野的转换,又展示出另一番情趣,并描绘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最后以景语收结,耐人寻味。该词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词人留恋自然界的心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2)不动晚波平。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红蓼一湾纹缬乱(3)白鱼(4)双尾玉刀(5)明。夜凉船影浸疏星(6)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注释

(1)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

(2)旗梢:旗尾。

(3)红蓼一湾纹缬乱:这句指红蓼遍布水湾,使人眼花缭乱。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缬(xié):眼发花。纹缬,即“缬纹”,眼花。

(4)白鱼:传说周武王渡河,有白鱼跃入武王舟中,武王便取来祭祀。

(5)玉刀:白鱼的尾。

(6)夜凉船影浸疏星:指水中的倒影,深夜船影浸泡在疏星之中。

创作背景

《浣溪沙·洞庭》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

拼音版

huànshā··dòngtíng

xíngjǐnxiāoxiāngdàodòngtíngchǔtiānkuòchùshùfēngqīngshāodòngwǎnpíng

hóngliǎowānwénxiéluànbáishuāngwěidāomíngliángchuányǐngjìnshūxīng

作者简介

张孝祥

张孝祥

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属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一。曾任中书舍人、显谟阁直学士,又任建康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知荆南兼湖北路安抚使,治有政绩,遭罢。乾道三年(1167)起知潭州(今长沙),后致仕归芜湖,卒葬建康。他的词作既有深厚的爱国思想内容,又有写景抒情、挥洒自如的作品。词风接近苏轼,气势豪迈,境界阔大。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