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魏风·园有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忧国忧民之志士仁人的抒怀诗。此诗以桃园起兴,然后转入主题,诉说自己的忧愁,慷慨悲凉,深沉而又痛切。全诗二章,重章复沓,韵位相同,每章十二句,六句换韵,句式参差多变,韵味婉转悠长。
园有桃,其实之肴(1)。心之忧矣,我歌(2)且谣(3)。不知我者(4),谓我士(5)也骄。彼人(6)是哉(7),子(8)曰何其(9)?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10)亦(11)勿思(12)!
园中桃树上的桃子已成熟。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放声把歌唱。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傲慢太骄狂。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园有棘(13),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14)以行国(15)。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16)。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中枣树上的枣子已成熟。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散步出城池。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多变不可恃。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1)之肴:之,犹“是”。肴:吃。“其实之肴”,即“肴其实”。
(2)歌:有伴奏的歌唱。
(3)谣:无伴奏的歌唱。
(4)不知我者:一本作“不我知者”。
(5)士:古代下级贵族,也是对知识分子或一般官吏的称呼。
(6)彼人:那些人。
(7)是哉:如此。
(8)子:你,即作者。
(9)何其:为什么。其,作语助词。
(10)盖:通“盍”,何以,为什么。
(11)亦:作语助词。
(12)勿思:不去思。
(13)棘:指酸枣树。
(14)聊:姑且。
(15)行国:离开城邑,周游国中。“国”与“野”相对,指城邑。
(16)罔极:无极,无常,妄想,没有准则。
《魏风·园有桃》是一位贤士忧时伤世的诗,或作于姬姓魏国亡国前夕。《毛诗序》云:“《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诗人对现实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但不被人理解,因而心情郁闷忧伤。于是长歌当哭,以此诗表达深深的哀婉伤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