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三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期所作的三篇一组的寓言,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通过麋、驴、鼠这三种动物形象,借题发挥,揭露了当时一些达官贵人、得意小人的丑态,并预言其必然灭亡的命运。文章语言简洁凝练,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刺意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我常常痛恨世人,不知道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而是仰仗外物逞强。有的人倚仗权势触犯他人的利益,实施权术伎俩激怒强者。利用时机肆意猖狂。这样终致招来祸患。有位客人谈论麋、驴、鼠这三种动物,与此十分相似,因此写下了《三戒》。

临江(1)之麋】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2),得麋(3)(4)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5)之。自是日抱(6)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7)人意。麋(3)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8)我友,抵触(9)(10)(11),益(1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13)甚善,然时(14)其舌。

临江有个猎人,得到一只小鹿,就想饲养它。刚进家门,群狗就对小鹿垂涎三尺,都摇着尾巴跑过来了。猎人十分愤怒,把那些狗吓走了。从这天起,猎人每天都抱着这只小鹿去和狗亲近,让狗看习惯它,不再伤害它,并慢慢地让狗和小鹿一起嬉戏。时间长了,狗都知道主人的心意了。小鹿仔稍微长大些之后,就忘了自己是麋鹿了,以为狗真的是它的朋友,与狗一起头角相抵,在地上翻滚,与狗更加的亲近了。狗因为畏惧主人,也就很温顺地和小鹿一起嬉戏,但是有时候仍然舔着自己的舌头,馋得发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15)道上,麋至死不悟。

三年之后,有一次麋鹿自己出门,看到路上有许多别人家的狗,就跑过去想要和它们一起玩耍。别人家的狗看到糜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了,路上一片狼藉,可是麋鹿到死也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16)之驴】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17)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18)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19)稍出近之(20)慭慭然(21)莫相知(22)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好事者就用船载了头驴运进去。到了以后,觉得驴子没什么用处,于是就把驴放到了山下。老虎看到它那么庞大,就以为它是神。于是就躲避到树林中偷偷地观察,逐渐靠近它,十分小心谨慎,不知驴子是什么东西。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23)远遁(24),以为(25)(26)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27)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28)。稍近(27)狎,(29)(30)冲冒,驴不胜怒(31)(32)之。虎因喜,计之(33)曰:“技止此耳!”因跳踉(34)(35),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有一天,驴子长鸣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逃遁得远远的,以为驴子要吃了它,十分恐惧。但是来回观察驴子,也没有发现它有什么独特的本领。后来老虎更加习惯了驴子的叫声,又开始靠近驴子,在它周围出没,但始终不敢与之搏斗。渐渐地越发接近驴子,就越发轻视它,并开始冲撞冒犯它,驴子不禁大怒,就用脚踢老虎。老虎因此十分高兴,心中盘算道:“原来本领不过如此啊。”于是老虎就跳跃起来,大声怒吼,一下子就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完了驴子的肉,然后就走了。

噫!形之庞也(36)(37),声之宏也(36)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唉!驴子形体如此庞大,好像很有道行的样子,声音那么洪亮,也好像本领很高。倘若起初不露出自己的本领的话,那么虽然老虎十分凶猛,但由于疑虑恐惧,也终究不敢进攻。如今却是这个下场,实在是可悲啊!

(38)某氏之鼠】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39)拘忌异甚(40)。以为己生岁直子(41);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42)勿击鼠。仓廪(43)庖厨(44),悉以(45)鼠,不问。

永州有个人,害怕犯了日忌,做事十分拘谨忌讳。认为自己出生之年正是子年,而鼠,是子年的生肖,所以就喜欢老鼠,不畜养猫和狗,也禁止仆人伤害老鼠。粮仓、厨房,都纵容老鼠肆意横行,不加管制。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46)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47)与人兼行(48),夜则窃啮(49)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因此老鼠互相转告,都来到了这个人家里,既能吃得饱又不会有什么灾祸。所以这个人家里没有一件完好的器皿,衣架上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吃的东西也差不多都是老鼠吃剩下的。白天成群的老鼠和人一起并行,夜里就会偷偷地咬东西,互相争斗打闹,什么样的声音都有,人都没法睡觉,但是这个人始终不厌恶老鼠。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50),恶物也,盗暴(51)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52)门撤瓦灌穴,购僮(53)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几年之后,这个人搬到了其他州,后来的人居住在这里,老鼠仍然像以前一样猖獗。之后住进来的人就说:“老鼠是偷偷活动的十分可憎的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吃东西吵闹得尤其严重,是什么原因使它这么猖獗呢?”于是就借了几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往老鼠洞里灌水,出钱雇用仆人捕杀。杀的老鼠都堆积成了小山,然后把它们扔在隐蔽的地方,臭了几个月才停止。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唉!那些老鼠认为既能吃饱又不会有灾祸,但岂能一直这样?

注释

(1)临江:唐县名,在今江西省清江县。

(2)畋:打猎。

(3)麑:鹿仔。

(4)畜:饲养。

(5)怛:恐吓。

(6)就:接近。

(7)如:依照,按照。

(8)良:真,确。

(9)抵触:用头角相抵相触。

(10)偃:仰面卧倒。

(11)仆:俯面卧倒。

(12)狎:态度亲近但不庄重。

(13)俯仰:低头和抬头。

(14)啖:吃,文章是舔的意思。

(15)狼藉:散乱。

(16)黔: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县,辖地相当于今彭水、酉阳、秀山一带和贵州北部部分地区。现以“黔”为贵州的别称。

(17)则:却。

(18)庞然:巨大的样子。

(19)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20)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

(21)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22)莫相知:不了解它。

(23)大骇:非常害怕。

(24)远遁:逃到远处。

(25)且:将要。

(26)噬:咬。

(27)益:逐渐。

(28)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

(29)荡:碰撞。

(30)倚:靠近。

(31)驴不胜怒:驴禁不住发怒了。

(32)蹄:名词作动词,踢。

(33)计之:盘算着这件事。

(34)跳踉:跳跃。

(35)㘎:同“吼”,怒吼。

(36)类:似乎,好像。

(37)德:道行。

(38)永: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县。

(39)畏日:怕犯日忌。旧时迷信,认为年月日辰都有凶吉,凶日要禁忌做某种事情,犯了就不祥。

(40)拘忌异甚:禁忌特别奇怪,禁忌迷信特别多。

(41)生岁直子:出生的年份正当农历子年。

(42)僮:童仆,文章泛指仆人。

(43)仓廪:粮仓。

(44)庖厨:厨房。

(45)恣:放纵。

(46)椸:衣架。

(47)累累:一个接一个。

(48)兼行:并走。

(49)窃啮:偷咬东西。

(50)阴类:在阴暗地方活动的东西。

(51)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

(52)阖:关闭。

(53)购僮:文章指“雇工”。

创作背景

《三戒》作于柳宗元被贬官永州之后,这时作者经历过复杂的斗争,有了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更深切的人生体验,于是将其中足以垂戒世人的现象,写成寓言,以示劝惩。

拼音版

sānjiè

línjiāngzhī

línjiāngzhīréntiánchùzhīménqúnquǎnchuíxiányángwěijiēláirénzhīshìbàojiùquǎnshìzhīshǐ使dòngshāoshǐ使zhījiǔquǎnjiērénshāowàngzhīwèiquǎnliángyǒuchùyǎnxiáquǎnwèizhǔrénzhīyǎngshénshànránshídànshé

sānniánchūménjiànwàiquǎnzàidàoshénzhòngzǒuwèiwàiquǎnjiànérqiěgòngshāshízhīlángdàoshàngzhì

qiánzhī

qiányǒuhǎoshìzhěchuánzàizhìyòngfàngzhīshānxiàjiànzhīpángránwèishénlínjiānkuīzhīshāochūjìnzhīyìnyìnránxiāngzhī

mínghàiyuǎndùnwèiqiěshìshénkǒngránwǎngláishìzhījuénéngzhěshēngyòujìnchūqiánhòuzhōnggǎnshāojìnxiádàngchōngmàoshèngzhīyīnzhīyuēzhǐěryīntiàoliánghǎnduànhóujǐnròunǎi

xíngzhīpánglèiyǒushēngzhīhónglèiyǒunéngxiàngchūsuīměngwèigǎnjīnruòshìyānbēi

yǒngmǒushìzhīshǔ

yǒngyǒumǒushìzhěwèishénwèishēngsuìzhízishǔzishényīnàishǔchùmāoquǎnjìntóngshǔcānglǐnpáochúshǔwèn

yóushìshǔxiānggàojiēláimǒushìbǎoshíérhuòmǒushìshìwánwányǐnshíshǔzhīzhòulèilèirénjiānxíngqiènièdòubàoshēngwànzhuàngqǐnzhōngyàn

shùsuìmǒushìzhōuhòurénláishǔwèitàirényuēshìyīnlèièdàobàoyóushénqiězhìshìzāijiǎliùmāoménchèguànxuégòutóngluózhīshāshǔqiūzhīyǐnchùchòushùyuènǎi

bǎoshíhuòwèihéngzāi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