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昼短

李贺 〔唐代〕 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苦昼短》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是一首议论性很强的歌行体诗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并蕴含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之意;第二部分写如何解除“昼短”的痛苦;第三部分是对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后两部分是对第一部分主旨的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诗歌主旨。全诗充满激情,气势回旋跌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1),劝尔一杯酒。

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2)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食熊则肥(3),食(4)则瘦。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5)何在?太一(6)(7)有?

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天东有若木(8),下置衔烛龙(9)

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10),夜不得伏。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11)

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12)任公子(13),云中骑(14)驴?

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刘彻(15)茂陵多滞骨(16)嬴政(17)梓棺(18)鲍鱼(19)

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注释

(1)光:飞逝的光阴。

(2)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煎:煎熬,消磨。

(3)食熊则肥:古人以熊掌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为珍肴,富贵者才能食之。

(4)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5)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

(6)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

(7)安:哪里。

(8)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

(9)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

(10)不得回:不得,不能。回,巡回。

(11)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

(12)似:一作“是”。

(13)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

(14)碧:一作“白”。

(15)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

(16)滞骨:残遗的白骨。

(17)嬴政:秦始皇。

(18)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

(19)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

创作背景

《苦昼短》此诗作于元和(806— 820)年间。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资治通鉴》),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李贺此诗即为讽喻此事而作。

拼音版

zhòuduǎn

fēiguāngfēiguāngquàněrbēijiǔ

shíqīngtiāngāohuánghòu

wéijiànyuèhánnuǎnláijiānrénshòu寿

shíxióngféishíshòu

shénjūnzàitàiānyǒu

tiāndōngyǒuruòxiàzhìxiánzhúlóng

jiāngzhǎnlóngjiáolóngròushǐ使zhīzhāohuí

ránlǎozhěshàozhě

wéihuángjīntūnbái

shuírèngōngyúnzhōng

liúchèmàolíngduōzhìyíngzhèngguānfèibào

作者简介

李贺

李贺(诗鬼)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全唐诗》存诗5卷。有《昌谷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