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南朝都城金陵据山川之险,又上应天象;后两句借徐妃以半面妆接待梁元帝事,讽刺南朝皇帝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别出心裁,巧妙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并借题发挥,在对南朝皇帝的讽剌中隐寓对晚唐君主苟安现状的不满,寄托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全诗篇幅虽小,含意却深。
地险(1)悠悠天险(2)长,金陵王气(3)应瑶光(4)。
悠悠的山川是多么雄奇险峻,帝王的瑞气映照着北斗七星。
休夸此地分天下(5),只得徐妃半面妆(6)。
休要夸耀金陵能够平分天下,徐妃的半面妆岂不让人警醒?
(1)地险:指金陵地势险要。
(2)天险:指长江天堑。
(3)金陵王气:金陵,即今江苏南京。王气,帝王的祥瑞之气。
(4)瑶光:北斗七星的第七颗星。吴地属斗宿分野,故说“应瑶光”。
(5)分天下:分有天下一半。
(6)徐妃半面妆:徐妃:即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因容貌不甚出色受到梁元帝的冷遇。半面妆:《南史·后妃下》载:徐昭佩“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南朝》该诗是诗人大中十一年(857)充盐铁推官游江东时所作。晚唐藩镇割据气焰日炽,宦官权力日益膨胀,朋党相互倾轧,唐朝政权的力量日渐衰微,直辖区的领域日见削减,实力甚至比不上南朝中分天下的半统局面。诗人经过六朝古都金陵,感慨今昔,作下此诗。
《南朝》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以整个南朝作为歌咏对象,展现历史的实质与规律。
该诗的显著特征是采用了拼接组合的对比手法,揭示南朝短命的原因。前两句谓六朝建都的金陵有虎踞龙盘之固,且面临长江天堑,南朝统治者自持天地之险,王气上应天象,可以江山永固,划江而立,长保均分天下之势。然而除了东晋以外,在此建都的政权存在时间都不长,六个朝代像走马灯一样不停更换,这往往引起史家与诗人深深的思考。李商隐的这首诗在六朝亡国的万千头绪中拈出一端:“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徐妃半面妆”谓梁元帝与妃子徐昭佩不和。徐妃以妒出名,后被元帝逼死。这本是宫闱异闻,不关乎南朝兴亡的国事。再则梁元帝建都江陵,也不是建康。诗人以萧梁事概括江左南朝,属以点代面;徐妃以“半面妆”讽刺梁元帝一眼眚瞎,发泄对元帝冷置的不满,原本属于后宫争宠琐事,诗人则大而化之,以偏概全,借此讥讽南朝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借题发挥,将“半面妆”和南朝统治者自恃的“分天下”的心理联系在一起,用“半面妆”这种蔑视帝王权威的嘲弄戏谑,轻轻抹倒南朝皇帝所夸耀的形胜与王气,不但使事灵变,妙语解颐,讽刺尖刻而不失幽默,而且在讽刺中表露了对不图进取,但求苟安的统治者的批判。
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先从负面蓄势,第三句的“休夸”为全诗枢纽,逼出下句,而“此地分天下”则承上二句。末句“只得”的限制,宾语“徐妃半面妆”配合得横岭侧峰,使此句言外有言,语脉摇曳而用意深邃,匠心独运。首句“地险悠悠天险长”,句内反复出现两个“险”字,正是全诗负面的“关键词”,再加上复音词“悠悠”的拖腔拉调,更显露了对持险可以固若金汤的统治者心态的批驳讥讽。从构思上看,这首诗单举萧梁事以概南朝,举的又是“半面妆”这种小事,采取以小见大、借题发挥之法。表面上是写南朝兴废之事,其中实则有晚唐的影子。晚唐政权的力量日渐衰微,实力甚至比不上南朝中分天下的半统局面。所以,这首诗不仅在怀古,实为现实当局而发,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才是此诗更重要、更深刻的用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