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催租行

范成大 〔宋代〕 范成大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后催租行》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可看作是《催租行》的续篇。此诗客观叙写一位老农一家的遭遇,深刻地反映出农民在官府苛重租税下的苦难生活。首四句交代老农当时的处境,秋霖成涝,田地荒废,食不果腹,确实无法交米纳租。接着写催租和纳租,揭示出地方官吏不顾百姓死活。“卖衣得钱都纳却”至结尾写农民交纳租赋的惨境,农民已是赤贫,无衣可卖,只能卖女,且卖过大女,又卖次女,还准备卖第三女,处境的悲惨无以复加。结尾两句,农夫表面上的自我宽慰,更将老农内心的凄苦、绝望描写得撼人心魄。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老父(2)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3)今江水。

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老农眼看着荒芜的田地深深地叹息:那江水滚滚流过的地方,原来是岸边的高地。

佣耕(4)犹自抱长饥(5)的知(6)无力(7)(8)租米。

我替人干活仍然常常受冻挨饥,真的是没钱来交纳租米。

自从乡官(9)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10)

自从近年来新官上任,把皇上免税的诏书再不一提,到处贴出了征租的通告,衙役们挨家挨户催逼。

卖衣得钱都纳却(11)病骨(12)虽寒(13)(14)

前年把卖衣服的钱全部上交,多病的身子虽然寒冷,可免去了被绑缚受欺。

去年(15)衣尽到家口(16),大女临歧两分首(18)

去年衣服已经卖完,只好含泪把大女儿嫁出,各分东西。

今年次女已行媒(19)亦复驱将换升斗(20)

今年二女已托人作媒,也将送出去换上微薄的钱米。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明年不怕催租的上门,家中还有第三个女儿可以充抵!

注释

(1)后催租行:范成大在写此诗前,已写有《催租行》。

(2)老父:老翁、老农。

(3)高岸:防洪高堤。

(4)佣耕:做雇农,为他人耕种。

(5)抱长饥:经常遭受饥饿。

(6)的知:确知。

(7)无力:没有能力;无能为力。

(8)输:交纳。

(9)乡官:地方官。

(10)黄纸放尽白纸催:皇帝的诏书免除灾区的租税,地方官吏的命令仍旧紧催农民交纳。黄纸:豁免灾区租赋税的告示。白纸:地方官下令催收的公文。

(11)纳却:纳了租税。

(12)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13)聊:姑且,暂时。

(14)缚:绑缚,指被官府抓走。

(15)去年:刚过去的一年。

(16)到家口:轮到卖家中的人口。

(17)临岐:指在歧路上,引申为分别之处。“岐”通“歧”,岔道口。

(18)两分首:相互分离。意即大女儿已被迫嫁给他人。分首,作分离讲,“首”一作“手”。

(19)行媒:本指媒人介绍,这里是订婚之意。

(20)亦复驱将换升斗:也只好把她卖了换来少量粮食缴租。驱将,赶出去,这里指卖掉;将,助词。升斗,指很少的粮食。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范成大考中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催租行》这首诗就是作者使金途中目睹了北方人民的疾苦有感而作。

拼音版

hòucuīxíng

lǎotiánhuāngqiūjiùshígāoànjīnjiāngshuǐ

yōnggēngyóubàochángzhīshū

cóngxiāngguānxīnshàngláihuángzhǐfàngjìnbáizhǐcuī

màiqiándōuquèbìngsuīhánliáomiǎn

niánjìndàojiākǒulínliǎngfēnshǒu

jīnniánxíngméijiānghuànshēngdǒu

shìzhōnggèngyǒusānmíngniáncuī

作者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

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又工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