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是南朝梁诗人沈约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中的描写很有特点,写景抒情,形神兼备。在对新安江清澄空明的景色的描写中,实际上渗透着诗人对喧闹都市和仕途的厌倦之情。
眷言(1)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回忆拜访友人的情景,新安江确实值得珍视。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江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都皎洁如镜。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千仞高的乔木在岸边生长,万丈深的水底可以看见游鱼。
沧浪(2)有时浊,清济(3)涸无津。
沧浪之水有时也会浑浊,清澈的济水干涸时也失去了渡口。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不如乘船顺流而去,俯身看见映在水中的鳞次栉比的石头。
纷吾隔嚣滓(4),宁假濯衣巾?
让我远离世间的尘嚣,宁愿借此水涤荡我的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愿意用缓缓流水,拭去你帽缨上的尘土。
(1)眷言:犹“睠然”,怀顾貌。
(2)沧浪:水名。
(3)济:济水,源出河南省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山东省境,与黄河并行人海。
(4)嚣滓:犹“嚣尘”。这两句是说自己既然离去京邑,和嚣尘相隔,不必借此水洗濯衣巾。
据《梁书・沈约传》记载,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新安江源出安徽婺县,流经浙江,是自建康赴东阳的必由之路。《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这诗就是此行途中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