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不遇咏》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开头四句用典,形象地点明了自己“不遇”的主题;中间四句主要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最后四句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全诗章法谨严,自然而有风骨。
北阙(1)献书(2)寝不报(3),南山(4)种田时不登(5)。
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百人会(6)中身不预(7),五侯(8)门前心不能。
晋武帝那样的百人会无缘参与,又不愿到权贵的门前阿谀奉承。
身投河朔(9)饮君酒,家在茂陵(10)平安否?
来到河朔之地与您一起饮酒,不知我茂陵的家中是否平安无事。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11)。
姑且趁此机会登山临水游玩,不要管春风吹动杨柳之类的事情。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12)君应知。
今天的人和昨天的人差不多自私,我对此心里不高兴您应知道。
济人(13)然后拂衣(14)去,肯作徒尔(15)一男儿!
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拂衣而去,哪里肯白白地做一个男子汉!
(1)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2)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这里用来表示向皇帝上书。
(3)不报:不批复;不答复。
(4)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此泛指所隐山居。
(5)时不登:到收获时节没有收成。不登,歉收。
(6)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
(7)不预:没有参加。预,“遇”也。
(8)五侯:泛指权贵豪门。汉成帝封其舅王谭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王逢时高平侯。
(9)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唐代河朔三镇大致位于今天河北省及山东省北部地区。
(10)茂陵: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汉武帝筑茂陵以为陵寝。此处意在说明诗人家在长安附近区域。
(11)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四时歌·春歌》:“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
(12)说:同“悦”,高兴。
(13)济人:救助别人。
(14)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
(15)徒尔:仅能如此。
《不遇咏》此诗是王维前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五年(726或727年)诗人被贬济州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拜右拾遗期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的生活情况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