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赠乌纱帽》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写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
领得(1)乌纱帽(2),全胜白接蓠(3)。
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山人(4)不照镜,稚子(5)道相宜。
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1)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
(2)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
(3)白接蓠:意指白头巾,白帽。
(4)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
(5)稚子:稚,幼也。《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此“稚子”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九年(741):“白居东鲁,子明月奴生于鲁中,取名伯禽,约在本年。”又天宝元年(724):“《南陵别儿童入京》诗谓:‘儿女嬉笑牵人衣’,度其时白之儿女盖在三五岁间”。《答友人赠乌纱帽》此诗与《南陵别儿童入京》同为天宝元年(742)玄宗征诏下至家中后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