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亿东归

温庭筠 〔唐代〕 温庭筠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燕歌已有馀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李亿东归》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六言诗,此诗写作者送友人李亿回归故里。首联写长安形势,别地远景,并点明归地;颔联写别地近景,以“别路”“柳”“苔”表明留别之意;颈联落到“归客”,“和风”“早莺”,托出主宾情绪意兴;尾联写酒未饮足而歌声已阑,归客即将启程。全诗景物描写清新,情感表达真切,既有慷慨激昂之气,又有依依不舍之情,在体式上使用六言,音步较为舒缓,可谓六言诗中的佳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黄山远隔(1)树,紫禁斜通渭城(2)

黄山被秦树隔在千里之外,长安宫中有斜路通往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3)苔生。

离别路上有青青弱柳飘拂,前溪水边有青苔密布繁生。

和风澹荡(4)归客,落月殷勤(5)早莺。

使人和畅的微风远送归客,拂晓月落时早莺殷勤啼鸣。

灞上(6)金樽(7)(8)饮,(9)歌已有馀声(10)

在灞上分别时酒尚未喝足,宴席上已响起惜别的歌声。

注释

(1)秦:指关中地区。

(2)渭城:本秦之咸阳,在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十公里窑店镇附近。

(3)漠漠:密布的样子。

(4)澹荡:谓使人和畅。澹,一作“淡”。

(5)殷勤:指情意深厚。

(6)灞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里。

(7)金樽:酒杯的美称。

(8)未:不足。

(9)燕:通“宴”。

(10)馀声:即不尽之声。馀,今简化作“余”。

创作背景

《送李亿东归》此诗题目所涉人物李亿,即唐代才女鱼玄机的丈夫。此诗当作于李亿中状元之后,大致在唐懿宗咸通九年(868)春。当时温庭筠受鱼玄机委托送李亿回府。

鱼玄机曾师事温庭筠。丈夫离别,妻妾不来相送,却让其师温庭筠代劳,这说明由于门第原因,鱼玄机已不便公开与李亿的关系,从其《迎李近仁员外》《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等诗对李亿姓名的隐喻可以证明了这一点。

文学赏析

首联“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二句写长安形势,别地远景。“黄山”喻李亿欲归地,说明李亿是从“黄山”而来。“秦树”点明李亿当时所在地点。“紫禁”说明作者当时任职于朝。“渭城”应是其所居处。

颔联“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二句写别地近景,点明“别路”及“柳”,关合题内“送”字。此联以送别路上柳树与溪中浓郁青苔起兴,表现依依不舍之情。“柳”,谐音“留”,以示留别之意;青苔繁生,以示别意深秾。

颈联“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二句描写行者与送者的情形。诗意落到“归客”,早莺殷勤,和风澹荡,托出主宾情绪意兴。其“落月”点明了送别时间是晨曦未出时。其“早莺”其实也可以看成是送者自喻。

尾联“灞上金樽未饮,燕歌已有馀声”二句写酒未饮而歌已阑,归客即将启程。“金樽”“燕歌”说明他们当时至少摆了一桌薄宴钱别,酒不足饮,送别之歌不尽。可见送者是位歌者,切合作者的身份。

《送李亿东归》此诗在显意上,前两联似没有安排人物描写,主要描述象征空间概念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后两联集中描写在时间维度上“落月”时“归客”与“早莺”各自的情形。当时归客的感受是“和风澹荡”,“早莺”的情态是“殷勤”。其“殷勤”的表现就是,酒席上酒不足饮,宴席上歌声不断。无论是酒的“未足”,还是歌的“馀声”,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现的都是依依难舍之情。

《送李亿东归》此诗读起来既有慷慨激昂的感觉,又有依依不舍之情,堪称温庭筠送别诗的代表作。诗中使用了叠音词及双声叠韵词,如“青青柳弱”“漠漠苔生”和“澹荡归客”“殷勤早莺”,音节和婉。其色彩用“黄”“紫”“青”“金”,显得十分明净。意象用“黄山”“秦树”“柳”“溪”“苔”“和风”“落月”“早莺”,都令人产生自然、素淡的联想。体式上,不用五、七言而使用六言这种音步较为舒缓的形式,从整体构成的意境效果来看,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

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