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从江梅写起,道出女子的愁绪和孤独。下片开始描写女子愁极无聊,索寞无绪的情态。结句用典,堪称简洁、平易而幽婉杳渺,方寸感伤油然而生。全词语言表达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欲问江梅(1)瘦几分,只看愁损(2)翠罗裙(3)。麝篝(4)衾冷惜余熏(5)。
她像江梅一样清秀雅丽,想知道她近来消瘦了几分,只需看她的翠罗裙宽松了多少。麝香已经在熏笼里燃尽,被子渐渐挡不住风寒,那一点余温最让人怜惜不过。
可耐(6)暮寒长倚竹,便教(7)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8)。
她在寒冷的暮色中久久地倚靠着修竹,纵然春光无限,她也懒得走出门外,只在枇杷花下,静静的写诗填词而已。
(1)江梅:野梅。此处以江梅喻离去的侍妾沈宛。
(2)愁损:因愁情而使人消瘦。
(3)翠罗裙:此处代指女子。
(4)麝篝:燃烧麝香的熏笼。
(5)余熏:麝香燃后的余热。
(6)可耐:可奈,无可奈何。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7)便教:即便是,纵然是。
(8)枇杷花底校书人:原指唐蜀妓薛涛,后为妓女之雅称。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后因称妓女所居为“枇杷门巷”。这里借指花下读书之人。校(jiào):校订、校勘,此处为研读之意。
卢氏逝世后,友顾贞观目睹纳兰的影只形单,从而带来了江南才女沈宛。沈宛不远万里来见纳兰,二人一见如故,并盟誓次年联姻。然而他们的金石之盟却遭到了素来疼爱纳兰的明珠所阻,琴瑟相和不足半年,沈宛就凄然返回江南。而纳兰自是深陷入思念之中,江梅再度盛开时,纳兰便又想起宛妹,故作《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