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王尚书》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前两句以描写了王播仪仗和美姿,突出了朝廷对他的任用。此诗的后两句有说是薛涛对王播权柄的描写,和成都人民对他寄予的厚望。还有说是薛涛通过描写王播弟弟王起,在科举中以才荐国,来批评王播在治蜀方面的平淡无为。此诗通过虚实相济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大事,以民为本的思想。
碧玉双幢(2)白玉郎,初辞天帝下扶桑(3)。
碧玉装饰的幢棨摆满道旁,眉清目秀的王播款款而来。他才辞别了皇帝,离开了长安来到了巴蜀。
手持云篆(4)题新榜,十万人家(5)春日长。
他手执剑南节度使的官印来谱写新的政绩。成都府中的十万户人都像期盼春天的阳光一样,希望有一个好的父母官。
(1)王尚书:王播,德宗贞元十年(794年)进士,授集贤校理,补周至尉,京兆尹,迁刑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不管是在京兆尹还是征讨吴元济的战役中都是功绩卓著,但在镇蜀期间却无甚作为。穆宗即位后“累表求还京师”,不能不说有负众望。
(2)碧玉双幢:以碧玉装饰的幢棨,美言王播所用的仪仗。
(3)扶桑:古谓日出的地方,这里指天子居住的地方,即长安。
(4)云篆:篆即官印,这里指王起手中的录取权力。
(5)十万人家:十万户,有说是指成都,有说是指长安。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剑南西川节度使王播离蜀,官拜刑部尚书,临别时,薛涛作该诗赠之,其中包含了对王播镇蜀期间的评语,也蕴有对今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