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田家

高适 〔唐代〕 高适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寄宿田家》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此诗抒写诗人寄宿农家时的所见所感,隐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强烈向往之情。首联写老翁身世;次联写老翁远离尘世,不计时日;三、四两联写勤快但不忙碌的劳作;五联写老翁热情待客;六联描写自然景观;最后两联表明诗人的心迹。全诗多用偶句,对仗自然,风格流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田家老翁住东(1),说道平生隐在(2)

田家老翁住在东面山坡,他说自己一辈子隐居在这里。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3)

两鬓斑白不曾记得岁月时日,只是看到满山绿遍才知春天又至。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门前所种柳树已高同深巷,山间清泉流响进入池塘。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4)

老牛膘肥体壮一天能耕十亩地,老翁清闲时常扫一扫院子。

客来满酌清(5)酒,感兴平吟(6)才子诗。

有客远来就用美酒招待,兴致浓厚时常常吟诵先人的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7),潭边竹里隐鸬鹚(8)

山岩洞穴里藏着鼹鼠,水边竹林里潜伏着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9)

村子旧址上人烟稀少,喝醉后根本顾不上辨认道路。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10)与君辞。

今夜应该在这里歇息,明天一早就与老翁告辞。

注释

(1)陂:山坡。

(2)兹:此地。

(3)识春时:知道春天的到来。

(4)茅茨:茅屋。茨,用芦苇或茅草建成的屋。

(5)尊:同“樽”,盛酒的容器。

(6)平吟:平和自然地吟诵。

(7)鼹鼠:田鼠。

(8)鸬鹚:水禽,即鱼鹰,俗称水老鸦。

(9)怯路歧:担心路有岔道。

(10)拂曙:拂晓,天将明时。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高适在蜀地担任彭州刺史,后又改任蜀州刺史,时年五十七岁。由于忙于政务,高适在蜀中创作的诗并不多,《寄宿田家》这首便是当年他在某位田家老翁家里留宿时所作。

文学赏析

《寄宿田家》写诗人寄宿农家、与田家老翁饮酒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农人闲静惬意的生活以及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极大兴趣。一联写老翁身世,“平生”二字说明他隐居此地已久。二联是远离尘世,不计时日,只是看到漫山遍野的绿色才知道春天又来了。三、四两联是勤快但不忙碌的劳作。五联是热情待客。从“吟才子诗”字面看,这位老翁可能是位隐居的官吏,诗人遂与他有共同语言。六联是自然景观。最后两联是表明诗人的心迹。

《寄宿田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家欢乐图。在高适的笔下,此处的田家就好像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农家田家老翁不记日月,生活自由自在,田园风光秀美迷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这位田家老翁的形象有如闲云野鹤一般,悠然自得。这些场景让诗人对田园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向往。然而诗人却不能留恋于此,天亮之后他还是要与老翁告别,重新踏上仕途。由此可见诗人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终究还是选择了仕途。

在诗中,诗人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抒写逼真实在。《寄宿田家》全诗语言简练,并有许多偶句,对仗自然,虽然作为一首七言排律,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整体上呈现出流畅的风格。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