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

姜夔 〔宋代〕 姜夔

张彦功官舍在铁冶岭上,即昔之教坊使宅。高斋下瞰湖山,光景奇绝。予数过之,为赋此。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

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是南宋文学家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登高临远,抒写了作者久客思乡之愁,怀古伤今之情。起三句赋阁边清幽的环境,“树隔”三句写远处湖山秋光,以客愁收结。下片承上写久客末归,年光虚掷之感。“淡妆人”以下,转出怀古幽思,写林逋实写自己,两皆身世清寂。末以沙边烟雨点染愁恨收结。用笔清劲,顿宕有致,意象生新而鲜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张彦功官舍在铁冶岭上,即昔之教坊使宅。高斋下瞰湖山,光景奇绝。予数过之,为赋此。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1)。树隔离宫(2)水平驰道(3),湖山尽入尊俎。奈楚客(5),淹留久,砧声(6)带愁去。

空旷的楼阁为寒气所笼罩,皎洁的月光透过精细的帘子射入阁内,这高高的铁冶岭上,暮色十分迷人。聚景园前阻隔着一片树林,旁边湖水荡漾,水面几与岸边的车马大道相平,宴饮时纵目骋望,山光水色一览无遗、尽收眼底。奈何我这飘零之人,在此逗留已久,听到砧衣声,竟引发了我无限的乡思旅愁,愁思和着这砧衣声一起传向了远方。

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唤起淡妆人(7),问逋仙(8)今在何许?象笔鸾笺(9),甚而今、不道秀句(10)。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屡屡回望家乡,只见秋风又起而归去仍遥遥无期。谁会顾念我又一次枫叶在冷风中飘落时的心情呢。想唤起宛如淡妆美人的梅花,问一下早已仙去的林逋今在何处。如今有精美的毛笔,印花的纸笺,为什么却写不出秀丽的诗句。恐怕这一生所饱尝的人问幽恨,会化作沙边的烟雨那样苍茫无际。

注释

(1)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空荡的阁楼为寒气所笼罩,月光透进帘子,高楼之上的夜色更显可爱。

(2)离宫:行宫,皇帝出行之都。

(3)水平驰道:在宽阔的大道边可见湖水平整地延伸。驰道,特指天子所行之道。

(4)湖山尽人尊俎:指在宴饮之时,四周美丽山色尽收眼底。尊俎,指宴会。尊,古代酒器。俎,古代祭祀或宴会上用来盛放物品的礼器。

(5)楚客:漂泊在外的人。

(6)砧声:捣衣的声音。

(7)淡妆人:指梅花。

(8)逋仙:即北宋文人林逋,以写梅著称。

(9)象笔鸾笺:象牙制成的笔和印有鸾鸟的纸,指精美的纸笔。

(10)秀句:秀丽的诗句。

创作背景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是词人秋日过杭州铁冶岭张彦功官舍时的纪游抒感之作,词人登高望远,感伤于自己的飘泊生涯,而写下了这首词。

文学赏析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该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的是楼头观景;下片由上片收拍生发,主要写思乡情怀。

上片:“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开篇三句写出了楼阁的位置,突出了张彦功官舍所处地势之高,同时,点明了登临的时间。“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人尊俎。”此指杭州清波门外的聚景园,孝宗晚年曾居于此。驰道:古代御驾驰走车马之道,后亦泛指通衢大街。这几句写登高眺望所见之湖光山色,正如词序所云:“高斋下瞰湖山,光景奇绝。”“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古代妇女用砧杵整洗寒衣以寄征夫,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邻。”歇拍这三句由景及情,引出了词人的怀远思家之情。词人故居鄱阳,古属楚地,故自称“楚客”。

下片:“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过秋风”句:《晋书·张翰列传》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纯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句意为:屡屡回望家乡,只见秋风又起而归去仍遥遥无期。谁会顾念我又一次枫叶在冷风中飘落时的心情呢。换头三句用张翰之典,道出了词人怀归的迫切心情。由“重见”二字,可见词人旅居他乡已经不止一年,其思家之甚,可想而知。“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淡妆人,语出杨万里《梅花》诗:“月波成雾雾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逋仙指林逋。林逋为宋初诗人,隐居于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为乐,人称其“梅妻鹤子”,终生不仕。这里曾是高人林逋种梅咏梅之处,林逋“吟魂常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以善咏梅享誉文坛,故而词人在纵览当地风光时,自然免不了要缅怀这位前贤,从中也流露出对那种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这二句既表达了对林逋的远离人世的悲悼,也表明了自己思乡心切,心绪不佳,故而诗兴不浓,难成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末二句直叙欲“唤逋仙”的目的,结束全词。正所谓幽恨愈深愈不知应当如何渲泄吐露。林逋一生高卧山林,而词人一生则漂泊羁旅,二人的人格风度有很多相近相通之处,也难怪词人会即景生发,引逋仙为同调,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了。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全词笔触深婉,意境凄凉,融写景抒情为一体。情由景生,景移情换,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词人的身世漂泊之感,是词人羁旅天涯的流浪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姜夔

姜夔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少随父宦游汉阳。父死,流寓湘、鄂间。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移居湖州,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张镃、范成大交往甚密。终生不第,卒于杭州。工诗,尤以词称。精通音律,曾著《琴瑟考古图》。词集中多自度曲,并存有工尺旁谱十七首。其词清空峻拔,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白石道人歌曲》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