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治国,以(2)用兵,以无事取天下(3),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4):天下多忌讳(5),而民弥贫;(6)利器(7),国家滋昏;(6)多伎巧,(2)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6)云:「我无为,而民自化(10);我好静,而民自(1);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注释

(1)正:此处指无为、清静之道。

(2)奇:奇巧、诡秘。

(3)取天下:治理天下。

(4)以此:此,指下面一段文字。以此即以下面这段话为根据。

(5)忌讳:禁忌、避讳。

(6)人:一本作「民」,一本作「朝」。

(7)利器:锐利的武器。

(8)人多伎巧:伎巧,指技巧,智巧。此句意为人们的伎巧很多。

(9)奇物:邪事、奇事。

(10)我无为,而民自化:自化,自我化育。我无为而人民就自然顺化了。

拼音版

dàojīngshízhāng

zhèngzhìguóyòngbīngshìtiānxiàzhīránzāitiānxiàduōhuìérmínpínrénduōguójiāhūnrénduōqiǎolìngzhāngdàozéiduōyǒushèngrényúnwèiérmínhuàhǎojìngérmínzhèngshìérmínérmín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