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行》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八方(1)各异气(2),千里(3)殊风雨(4)。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剧(5)哉边海民,寄身(6)于草野(7)。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妻子(8)象禽兽(9),行止(10)依林阻(11)。
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柴门(12)何萧条,狐兔翔(13)我宇(14)。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1)八方:东、南、西、北四方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合称八方,这里泛指各地。
(2)异气:气候不同。
(3)千里:喻各地相距遥远。
(4)殊风雨:风雨甚不相同。殊:不同。
(5)剧:艰难。
(6)寄身:居住,生活。
(7)草野:野外、原野。
(8)妻子:妻子和儿女。
(9)象禽兽:形容极其贫困落后的非人生活。
(10)行止:行动和休息,泛指生活。
(11)林阻:山林险阻的地方。
(12)柴门:以柴木为门,喻居处穷困。这句感叹边海民居处荒凉,很少有人来往。
(13)翔:自在地行走。
(14)宇:房屋。
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梁甫行》这首慷慨激愤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