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行

曹植 〔两汉〕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梁甫行》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八方(1)异气(2)千里(3)殊风雨(4)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5)哉边海民,寄身(6)草野(7)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妻子(8)象禽兽(9)行止(10)林阻(11)

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柴门(12)何萧条,狐兔(13)(14)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注释

(1)八方:东、南、西、北四方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合称八方,这里泛指各地。

(2)异气:气候不同。

(3)千里:喻各地相距遥远。

(4)殊风雨:风雨甚不相同。殊:不同。

(5)剧:艰难。

(6)寄身:居住,生活。

(7)草野:野外、原野。

(8)妻子:妻子和儿女。

(9)象禽兽:形容极其贫困落后的非人生活。

(10)行止:行动和休息,泛指生活。

(11)林阻:山林险阻的地方。

(12)柴门:以柴木为门,喻居处穷困。这句感叹边海民居处荒凉,很少有人来往。

(13)翔:自在地行走。

(14)宇:房屋。

创作背景

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梁甫行》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拼音版

liángxíng

fāngqiānshūfēng

zāibiānhǎimínshēncǎo

xiàngqínshòuxíngzhǐlín

cháiménxiāotiáoxiáng

作者简介

曹植

曹植

三国时期文学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