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对酒

杜甫 〔唐代〕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曲江对酒》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诗前两联是曲江即景,接写坐时所见,然后对酒述怀,转写心中的牢骚,最后抒写愁绪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之情。全诗语意委婉,情景交融。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2)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3)霏微(4)

久久坐在芙蓉苑外的曲江池边不愿回去,傍晚时的江边宫殿变得迷离。

桃花细逐杨花落(5),黄鸟时兼白鸟飞。

桃花轻盈地追逐着梨花而飘落,黄鸟时或与白鸟联翻而飞。

纵饮久(6)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我整日醉酒,早已不怕被众人嫌弃;懒于上朝,这真个是与世情相违。

(7)情更觉沧洲(8)远,老大徒伤未拂衣(9)

苦于微官缚身,更觉得沧洲遥远;年岁已老,徒然为不能归隐而伤悲。

注释

(1)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唐时京都长安的第一胜地。

(2)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

(3)水精宫殿:即水晶宫殿。曲江边上宫殿,因其近水而称。

(4)霏微:迷濛的样子。

(5)细逐杨花落:一作“欲共杨花语”。

(6)判:甘愿的意思。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割舍之辞;亦甘愿之辞。

(7)吏:一作”含“。

(8)沧洲:滨水之处。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9)拂衣:振衣而去。指辞官归隐。《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创作背景

《曲江对酒》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一年以前,杜甫只身投奔唐肃宗李亨,受职左拾遗。因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以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杜甫无所作为,空怀报国之心,满腹牢骚。此诗便是在此种心境下创作的。

拼音版

jiāngduìjiǔ

yuànwàijiāngtóuzuòguīshuǐjīnggōngdiàn殿zhuǎnfēiwēi

táohuāzhúyánghuāluòhuángniǎoshíjiānbáiniǎofēi

zòngyǐnjiǔpānréngònglǎncháozhēnshìxiāngwéi

qínggèngjuécāngzhōuyuǎnlǎoshāngwèi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