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曹植 〔两汉〕 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七哀诗》是魏晋诗人曹植作的一首五言闺怨诗,这首诗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曲折地吐露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怨愤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明月照高楼,流光(1)正徘徊。

明月照在高高的阁楼上,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2)

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3)妻。

请问那不住哀叹的是什么人呢?说是离乡外游,久久不归之人的妻子。

君行(4)十年,孤妾常独栖(5)

夫君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

君若(6)路尘,妾若(7)水泥。

夫君就像那路上飘忽不定的轻尘,为妻就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8)(9)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夫妇本是一体,如今地位不同了,什麼时候才能重会和好?

愿为西南风,长(10)入君怀。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投入夫君的怀抱中!

君怀(11)(12)不开,贱妾当何依?

夫君的怀抱若是不向我开放,那么做妻子的又要依靠谁呢?

注释

(1)流光:洒下的月光。

(2)余哀:不尽的忧伤。

(3)宕子:荡子。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4)逾:超过。

(5)独栖:孤独一个人居住。

(6)清:形容路上尘。

(7)浊:形容水中泥。“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8)浮:就清了。

(9)沉:就浊了。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10)逝:往。

(11)君怀:指宕子的心。

(12)良:很久,早已。

创作背景

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对曹植十分防备。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手足胞兄对他处处防范,令曹植心灰意懒。曹植自知功名无望,于是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

文学赏析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境况悬殊。「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暗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而「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确有「情兼雅怨」的特点。

这首诗的起句既写实景,又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气氛,笼罩全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运用了「兴」的手法带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妇独倚高楼,对影自怜,思念远方的夫君。月照高楼之时,正是相思最切之际,那徘徊徜徉的月光勾起思妇的缕缕哀思——曹植所创造的「明月」、「高楼」、「思妇」这一组意象,被后代诗人反复运用来表达闺怨。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起着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月夜,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怪挂怀的人或事。

次两句「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运用了「赋」的表达方法,承接上两句直接点出该诗的主角——愁思妇的情怀——悲叹和哀伤。当皎洁的明月照着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著,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因为思念良人而不得见,甚至音讯亦不能通。这是典型的白描手法,即「赋」的表达方法。

第五、六句「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也是以「赋」的方法来表达的,但是以问答的方式来达到「赋」的表达效果的:「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明白如话。曹植接着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著痕迹,成为「建安绝唱」。

第七、八句「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承接上文,继续以「赋」的手法表达。思妇诉说她的孤独和寂寞:「夫君已远行在外超过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独自栖居。」透过思妇的诉说进一步描述思妇的哀叹,非常直接。

第九、十句「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运用了「比」的手法进一步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将夫君比喻为路中的清尘,将自己比喻为污浊的水和泥,喻意两人相差太远,难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对己不屑一顾,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曹植于此自比「浊水泥」的弃妇,「清路尘」指的是曹丕曹睿。曹丕继位后不再顾念手足之情,疏远甚至防范著自己的亲弟。曹睿称王时,曹植多次上表上书自试,终究无法获得任用。所以曹植用了浊泥和清尘的远离相互映照,衬托出和兄长侄子形势两异的遥远距离。

第十一、十二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承接上文,同时以「比」和「赋」的手法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清尘是浮的,水泥是沉的,浮沉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和合在一起的机会是渺茫的。浮沉是比喻,点描出不能谐和的悲哀。

第十三、十四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是运用了「比」的手法表达思妇的心志。思妇见弃,不单不以怨报之,反而愿意牺牲自己:「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思妇对夫君何等的忠诚和忠贞!为了得见夫君,不惜将自己比喻为西南风,化入君怀!曹植盼望着骨肉相谐和好,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献功。所以他说但愿能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长侄子的怀抱。

第十五、十六句「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运用了「赋」的方法表达思妇被冷待的遭遇和情怀,思妇的思念就象那缕飘逝的轻风,结尾的这缕轻风与开首的那道月光共同构成了一种幽寂清冷的境界。思妇很了解夫君的性情,超过十年了,音讯全无,「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哀怨之情,直透长空。这两句的表达非常直接,正是「赋」的典型手法。曹丕曹睿始终防备怀疑曹植,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抱负就不能实现。

《七哀诗》该诗通篇表面上描写思妇诉说被夫君遗弃的哀怨情怀,实际上暗喻自己被长兄疏远排斥的苦闷和郁抑,这是另一种意义上运用了「比」的表达方法,这是诗人更深层的自况自喻。应诏》)。

曹植以弃妇自比是其后期诗歌的特色之一。除了这首,其他如《浮萍篇》、《杂诗》等诗里皆有怨妇形象的运用。曹植这首里的弃妇,就是用作象喻的。曹植具有致君为国的理想,不仅是曹植个人的志向,同时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风气反映。可是抱著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获得君主的赏识任用,那便全无施展才能抱负之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样的君臣关系,就彷佛那个时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离弃,那就是没了依傍的怨妇,失去生存的价值以及生命的重心。

作者简介

曹植

曹植

三国时期文学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