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二

张九龄 〔唐代〕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感遇·其二》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五古开篇点明诗人独处的状态;接着将这份清寂寄托于高飞的鸟儿;然后说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最后说自己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这首诗语言澹泊、境界空寂,表达了一种在打坐中感受到淡泊明智、宁静致远的修行境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每天都独自高卧在林泉之下,积聚的愁虑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持此谢高鸟(1),因之传远情。

我想拿这些来感谢那高飞的鸟儿,因要托她传达我这遥远的情怀。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日日夜夜我空怀着这无限情意,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到我至诚的情意呢?

飞沉(2)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那飞鸟和沉鱼本来就情趣相隔,又怎么能慰解我的心怀情意?

注释

(1)高鸟:高飞的鸟。

(2)飞沉:指鸟和鱼。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此诗为其中之一。

拼音版

gǎn··èr

yōurénguīzhìqīng

chíxiègāoniǎoyīnzhīchuányuǎnqíng

huái怀kōngrénshuígǎnzhìjīng

fēichénsuǒwèichéng

作者简介

张九龄

张九龄

唐朝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