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腾儿

李端 〔唐代〕 李端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胡腾儿》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歌行体诗作。此诗通过歌舞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友好感情,表现了广大人民对胡腾儿离失故土的深切同情,并寓以时代的感慨。全诗从正侧面表现人物的高超技艺,脉络清晰,结尾点睛,余韵悠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胡腾(2)身是凉州(3)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这个胡腾舞者本是凉州人,肌肤光滑如玉鼻子尖如锥。

桐布(4)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5)一边垂。

桐布舞衣前后宽边如卷起,绣着葡萄纹的带子一侧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6)(7)(8)袖为君舞。

帐前下跪诉不尽乡音苦语,提起衣襟甩长袖将要起舞。

安西(9)(10)收泪看,洛下(11)词人抄曲(12)

安西旧官员强忍眼泪观看,洛阳词人把歌词抄写赠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13)红汗(14)交流(15)珠帽偏。

起舞时眉目灵动脚踏花毡,红妆和者汗流珠帽已飞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16)满灯前。

醉舞东倒西倾步伐却不乱,双靴飞旋似光圈闪烁灯前。

环行急(17)应节(18),反手叉腰如却月(19)

环行跳跃步步应和着节拍,反手叉腰真好似一弯新月。

丝桐(20)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21)城头(22)

直到伴奏的音乐戛然而止,才听到城头画角呜呜如咽。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跳胡腾舞的,跳胡腾舞的,你可知回乡的路已经断绝。

注释

(1)胡腾儿:指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

(2)胡腾: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舞蹈。

(3)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4)桐布:即桐华布,梧桐花细毛织成的布。

(5)葡萄长带:是说长带上的葡萄图案。

(6)音语:言语。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耳能遍内外,通音语。”

(7)拾:一作“拈”。

(8)搅:一作“摆”。

(9)安西:指安西都护府。

(10)牧:官名,州长。

(11)洛下:指洛阳城。南朝梁刘令娴《祭夫徐悱文》:“调逸许中,声高洛下。”

(12)与:赠与。

(13)花毡: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工艺品,把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

(14)红汗: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

(15)交流:交错着流下。

(16)柔弱:指舞步轻柔。

(17)蹴:踏,踩,踢。

(18)应节:符合音乐节拍。

(19)却月:半圆的月亮。《南史·侯景传》:“城内作迂城,形如却月以捍之。”

(20)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1)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22)发:响起。

创作背景

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历史中,虽然充斥着无数的刀光剑影、战火纷飞,但是这大多都并非出自黎民百姓自己的愿望。战争是征服与被征服、毁灭与被毁灭的游戏。它的发起,往往来自于君王将相们不可告人的意愿。用诸如“建功立业”、“开边阔土”等幌子掩饰贪婪和欲望,以为能因此而青史留名,殊不知只换来更多的血肉横飞。

不过,旷日持久的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像东汉、魏晋战乱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就不断内迁,积极融入汉族人的生活。若是当时局稳定,君主开明的时候,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就能得到更好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有迁都洛阳,提倡通婚之壮举,唐朝太宗则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良言。于是在这两个时期,中国都出现过一股强劲的民族融合之风。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才有了李端这篇描写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秀诗文。

唐代宗时,河西、陇古一带二十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沦落异乡,以歌舞谋生。此诗即是为表现一位西北少数民族青年艺人的歌舞而创作的。

拼音版

téng

téngshēnshìliángzhōuérzhuī

tóngqīngshānqiánhòujuǎntáozhǎngdàibiānchuí

zhàngqiánguìzuòběnyīnshíjīnjiǎoxiùwèijūn

ān西jiùshōulèikànluòxiàrénchāo

yángméidònghuāzhānhónghànjiāoliúzhūmàopiān

zuìquèdōngqīngyòu西dàoshuāngxuēróuruòmǎndēngqián

huánxíngjiēyīngjiéfǎnshǒuchāyāoquèyuè

tóngzòuzhōnghuàjiǎochéngtóu

téngérténgérjiāxiāngduànzhīzhī

作者简介

李端

李端(大历十才子)

唐代诗人

李端(743—782),字正己,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大历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杭州司马。李端才思敏捷,工于诗作,又长于奕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辞官归隐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作品多应酬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有所反映,喜作律体,亦擅长七言诗行,于大历才子中罕见。有《李端诗集》,《唐才子传》卷4有传。喜作律体。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