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终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赞美(或劝诫)秦君的诗。此诗从终南山有梅起兴,引发诗人登山缅怀的感慨,以隆崇的终南山暗寓对秦君尊严身分的褒扬,劝诫秦君永远不要忘记周天子之赐,期望秦君修德爱民以副民望,如山之有木然后才能成山之高。全诗二章,每章六句,形象生动,语言含蓄,寓戒于颂,构思巧妙。
终南(2)何有?有条(3)有梅(4)。君子至止(5),锦衣狐裘(6)。颜(7)如渥丹(8),其君也哉(9)!
终南山上何所有?茂盛山楸和梅树。有位君子到此地,锦绣衣衫狐裘服。脸儿红润像涂丹,莫非他是我君主?
终南何有?有纪(10)有堂(11)。君子至止,黻衣(12)绣裳(13)。佩玉将将(14),寿考(15)不亡(16)!
终南山上何所有?有棱有角地宽敞。有位君子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裳。身上佩玉响叮当,富贵寿考莫相忘!
(1)秦风:秦地的诗篇。《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2)终南: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也泛指秦岭,在今陕西南部。
(3)条:树名,即山楸。材质好,可制车板。
(4)梅:即今之梅树。一说指楠树。
(5)至止:到来。止,句末助词。
(6)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狐裘,狐皮袍子。
(7)颜:容颜。
(8)渥丹:涂饰红色。形容颜色红润。渥,涂。一说厚渍。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9)其君也哉:莫非是君王吧。其,表示推测的词。
(10)纪:山角。一说通“杞”,杞柳。
(11)堂:山上宽平处。一说通“棠”,棠梨。
(12)黻衣:绣有黑色和青色相间的花纹的上衣。
(13)绣裳:绣有五彩花纹的下裳。两者当时都是贵族服装。
(14)将将:同“锵锵”,佩玉相击撞发出的声音。
(15)寿考:高寿,长寿。考,年老。
(16)亡:通“忘”,忘记。
关于《秦风·终南》的背景,《史记·秦本纪》载:“(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其子文公,遂收周遗民有之。”诗大约就作于秦襄公立国时期。而关于作者身份的推测,前人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秦大夫所作。《毛诗序》以为“(襄公)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其二,周遗民所作。秦襄公战胜犬戎之后,周平王东迁,封襄公为诸侯,将故都长安一部分土地赐给秦国。周的遗民也成为秦国之民。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必周之耆旧,初见秦君抚有西土,皆膺天子命以治其民,而无如何,于是作此。”其最有力的推断即是“其君也哉”一句。严粲《诗缉》云:“‘其’者,将然之辞。‘哉’者,疑而未定之意。”此句意为:“这个人将成为我们的君主吗?”方玉润说:“秦臣颂君,何至作疑而未定之辞,曰‘其君也哉’,此必不然之事也。”现代有的研究者认为是终南山的姑娘,对进山的青年表示爱慕之心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