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终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赞美(或劝诫)秦君的诗。此诗从终南山有梅起兴,引发诗人登山缅怀的感慨,以隆崇的终南山暗寓对秦君尊严身分的褒扬,劝诫秦君永远不要忘记周天子之赐,期望秦君修德爱民以副民望,如山之有木然后才能成山之高。全诗二章,每章六句,形象生动,语言含蓄,寓戒于颂,构思巧妙。
终南(2)何有?有条(3)有梅(4)。君子至止(5),锦衣狐裘(6)。颜(7)如渥丹(8),其君也哉(9)!
终南山上何所有?茂盛山楸和梅树。有位君子到此地,锦绣衣衫狐裘服。脸儿红润像涂丹,莫非他是我君主?
终南何有?有纪(10)有堂(11)。君子至止,黻衣(12)绣裳(13)。佩玉将将(14),寿考(15)不亡(16)!
终南山上何所有?有棱有角地宽敞。有位君子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裳。身上佩玉响叮当,富贵寿考莫相忘!
(1)秦风:秦地的诗篇。《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2)终南: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也泛指秦岭,在今陕西南部。
(3)条:树名,即山楸。材质好,可制车板。
(4)梅:即今之梅树。一说指楠树。
(5)至止:到来。止,句末助词。
(6)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狐裘,狐皮袍子。
(7)颜:容颜。
(8)渥丹:涂饰红色。形容颜色红润。渥,涂。一说厚渍。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9)其君也哉:莫非是君王吧。其,表示推测的词。
(10)纪:山角。一说通“杞”,杞柳。
(11)堂:山上宽平处。一说通“棠”,棠梨。
(12)黻衣:绣有黑色和青色相间的花纹的上衣。
(13)绣裳:绣有五彩花纹的下裳。两者当时都是贵族服装。
(14)将将:同“锵锵”,佩玉相击撞发出的声音。
(15)寿考:高寿,长寿。考,年老。
(16)亡:通“忘”,忘记。
关于《秦风·终南》的背景,《史记·秦本纪》载:“(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其子文公,遂收周遗民有之。”诗大约就作于秦襄公立国时期。而关于作者身份的推测,前人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秦大夫所作。《毛诗序》以为“(襄公)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其二,周遗民所作。秦襄公战胜犬戎之后,周平王东迁,封襄公为诸侯,将故都长安一部分土地赐给秦国。周的遗民也成为秦国之民。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必周之耆旧,初见秦君抚有西土,皆膺天子命以治其民,而无如何,于是作此。”其最有力的推断即是“其君也哉”一句。严粲《诗缉》云:“‘其’者,将然之辞。‘哉’者,疑而未定之意。”此句意为:“这个人将成为我们的君主吗?”方玉润说:“秦臣颂君,何至作疑而未定之辞,曰‘其君也哉’,此必不然之事也。”现代有的研究者认为是终南山的姑娘,对进山的青年表示爱慕之心而作。
关于《秦风·终南》此诗究竟是「美」还是「戒」,前人意见不一。朱晦菴《〈诗〉集传》主「此秦人美其君之词」,姚际恒亦肯定「有美无戒」。而《诗序》的总体评价是:「《终南》,戒襄公也。」方玉润则以为此诗「美中寓戒,非专颂祷」。
诗的「美」,主要是颂美秦公的容颜、服饰和仪态。两章诗都对「君子」的来到表示出敬仰和赞叹的态势。那君子的脸容红润丰泽,大有福相。那诸侯的礼服,内里狐白裘,外罩织锦衣,还有青白相间斧形上装和五色斑烂的下裳,无不显得精美华贵,熠熠生辉。诗中对秦公的衣着有着一种新鲜感,不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秦公也像是在炫耀华服似的,在在证明这确是秦襄公被始封为诸侯而穿上显服的情景。除了服装外,诗还写到了饰物的佩声锵锵,那身上琳琅的美玉挂件叮当作响,音韵悦耳。这就见出诗所描摹的形象是动态的,行进中的,仿佛让人感觉到秦公步履雍容来到终南山祭祀行礼。诗通过视觉、听觉形象的勾勒,至少在外观上透出富贵气派和令人敬仰感。
至于作者所代表的周遗民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似乎不像外在敬意那样简单,两章末尾各有一句耐人寻味的结语。第一句是「其君也哉」,从那惊疑不定的揣测口吻中,显出忐忑不安忧喜参半的复杂心情。新君降临一方,旧地遗民自有前途未卜的紧张心理,这很真实自然。第二句是「寿考不忘」,意谓:秦君哪,你富贵寿考,但最终不要忘记这里曾是周王的土地和百姓呵!将祝福、叮咛、告诫、期望种种难以直言的心境委婉托出。辨味这两句,诗确实是意存劝戒,希望秦君是明君,而不是暴君。至于为什么那么含蓄婉曲,汪中《述学·释三九》说:「周人尚文,君子之于言不径而致也,是以有曲焉。」倒是较为圆通的。不过,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不便直说。
最后看看两章诗的起兴有何意味。首先,周民搬出引以为豪的周地名山起兴,显示了王都之民的身分和某种程度的优越感,也可使初来乍到的秦公不至小觑他们。就此意义而言,或有借当地名胜以壮胆撑门面的虚荣心理吧。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终南山又名中南山,巍峨险峻,为万众仰慕。《尚书·禹贡》:「终南悖物。」《左传·昭公四年》:「荆山、中南,九州之险。」皆指此山。终南山有丰富的物产,尤以根深叶茂的林木为代表。还有宽衍险奥气象万千的山势。这些表面物象,明眼人都不难看清。那么作者何以要如数家珍不惜饶舌呢?一层意思是以隆崇的终南山,暗寓对秦公尊严身分的褒扬,有以伟物兴伟人的奉承之意。另一层意思是让秦公好好思忖一下:你真的能像终南山一样的受人尊崇吗?你只有修德爱民,不负众望,才能与名山的地位相媲美。正如后世曹操《短歌行》诗所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寓戒于颂一石两鸟的用意非常含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