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南山田中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是依据南山秋景而作,写的是作者家乡的实况。诗人用富于变幻的笔触描绘了这样一幅秋夜田野图:它明丽而又斑驳,清新而又幽冷,使人爱恋,却又叫人忧伤,突出地显示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意境。
秋野明,秋风白(1),塘水漻漻(2)虫啧啧(3)。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云根(4)苔藓(5)山上石,冷红(6)泣露(7)娇啼色。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荒畦(8)九月稻叉牙(9),蛰萤(10)低飞陇径斜。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石脉(11)水流泉滴沙,鬼灯(12)如漆(13)点(14)松花。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1)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2)漻漻:水清而深。
(3)啧啧:虫鸣声。
(4)云根:云雾升起之处。
(5)苔藓:青苔。
(6)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
(7)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8)荒畦:荒芜的田地。
(9)叉牙:参差不齐。
(10)蛰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11)石脉:石缝。
(12)鬼灯:磷火。
(13)如漆:明亮如漆。
(14)点:一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