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惜红衣·簟枕邀凉》是宋代词人姜夔写的词。这首咏物词是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姜夔在湖州时所作。这是作者的自度曲,词即用词牌《惜红衣》之本意咏荷花。不过他并不纯然咏物,而是借咏荷花抒发作者客居他乡孤苦寂寞、思念故乡和亲人故旧的情绪。以故通篇言情多于写景,只在“红衣半狼藉”一句点破词牌“惜红衣”之意,其余大部分篇幅则用来描画一幅夏末江南水乡消暑图,在这幅图画中寄寓自己的望远怀人之思和寂寞无聊之情。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1)邀凉(2),琴书换日(3),睡余无力。细洒(4)冰泉,并刀破甘碧(5)。墙头唤酒(6),谁问讯、城南诗客(7)。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8)。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惫无力量。用泉水细细地清洗,用利刀将鲜甜的瓜果切劈。我每天精心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着墙头把酒索,又有谁会来问候我,我不是那城南诗客。家中孤寂冷落,西风微寒,落叶的柳树,哀鸣的老蝉,都在告诉我已经到了秋天。
虹梁水陌(9),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10)。维舟(11)试望,故国(12)渺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14)同赋(15),三十六陂(16)秋色?
眼前拱桥如月,湖堤漫长,鱼儿随波嬉游,湖面飘着清香,荷花却已半数凋零枯黄。系船登岸遥望故乡,在那茫茫天际的北方。可惜在这水岸沙边,不能与旧时的美人一同游览。想问什么时候才能同赏,眼前这水乡湖塘秋日的风光?
(1)簟枕:枕席。
(2)邀凉:乘凉,纳凉。
(3)琴书换日:指借弹琴读书打发白日时光。
(4)细洒:细心清洗。
(5)并刀破甘碧:划开甘甜碧绿的瓜果。并刀:古时并州(今山西太原)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
(6)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城南诗客:指杜甫在《夏日李公见访》中杜甫借酒所居于“僻近城南楼”。作者在这里感叹不如杜甫,无佳客来访,无邻家有酒可借,一唤能从墙头递过来。
(7)城南诗客:借指孤独的诗人。
(8)西风消息:秋天的信息。
(9)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
(10)红衣半狼藉:红色的荷花已大半凋零。
(11)维舟:系船。
(12)故国:昔日的京城。此指北宋的汴京(今河南开封)。
(13)眇:通“渺”,辽远的样子。
(14)甚时:何时。
(15)同赋:这里作“同赏”。
(16)三十六陂:泛指湖塘多。
姜夔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淳熙十四年丁未(公元1187年),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乡,北临太湖,境内有苕、霅二溪,溪水清澈可鉴,屋宇的影子照入湖中,好像水中宫殿,故称为水晶宫。但言上白石感触最深的,还是吴兴荷花茂盛清丽。荷花对姜夔影响深,故姜夔作此词。调名《惜红衣》,借取惜荷花凋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