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
龙湫一派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
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将折。
山穷路断脚力尽,始见银河落双阙。
矩罗宴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
谢公千载有遗恨,李杜复生吟不彻。
我游石门称胜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一来气象大不侔,石屏倚天惊鬼设。
飞泉直自天际来,来处益高声益烈。
溟池倒泻三峡流,到此谁能定优劣。
雁山佳趣得要领,一日尽游神恶亵。
骊龙高卧唤不应,自媿笔端无电掣。
轮囷萧索湍不怒,非雾非烟亦非雪。
我闻冻雨初霁时,喷击生风散空阔。
更期雨后再来看,净洗一生烦恼热。
《大龙湫》是南宋楼钥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四句以听闻引出亲历,点出雁荡奇绝、龙湫尤最的纪游主旨。继后二十四句一气直贯,描写所见“龙湫”景象;末两句笔势一转,在写尽豪壮雄奇景色后忽“更期雨后”“净洗烦热”,昭然揭示出诗人继激荡热烈后对清凉幽寂境界的虔心向往。全诗写纪游,先闻后见,皆极形象贴切,生动活泼,其构思神奇,描写细密,且笔力雄壮劲健,读来铿锵有力,虎虎生气,与大龙湫的雄伟气象恰相匹配。
北上太行(2)东禹穴(3),雁荡山(4)中最奇绝。
我北上游历了太行山,又向东到过会稽山。群山诸壑中最奇绝的还是雁荡山。
龙湫一派(5)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
雁荡山中的大龙湫更是天下绝无仅有,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赞扬这一壮丽景观。
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6)将折。
走在雁荡山的山间小路上,踏碎了青苔,也几乎把木展折断。
山穷路断脚力尽,始见银河落双阙(7)。
山穷路断腿脚疲软,才看见一道银河从高处跌落下山。
矩罗(8)宴(9)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
这壮丽的景色围坐静观久看不厌,骚人词客对它也无法找到适当的语言。
谢公(10)千载有遗恨,李杜(11)复生吟不彻(12)。
当年的谢灵运未游此地终生遗憾,李白杜甫如果再世也会对它吟赞不断。
我游石门称胜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我曾游览堪称胜景的石门,却没有想到这大龙湫更加卓越不凡。
一来气象大不侔(13),石屏倚天惊鬼设。
这里的风景气象无法比拟,倚天的石壁真可谓鬼斧神工。
飞泉直自天际来,来处益高声益烈。
飞流直下恰如来自天际,落差愈大水声愈加喧闹无比。
溟池(14)倒泻三峡流,到此谁能定优劣。
这水如同天池倾泻,如同从三峡流出,水势湍急,谁能分出三者之间的差距。
雁山佳趣得要领,一日尽游神恶亵(15)。
雁荡山的山水情趣要好好领略,一日尽游雁荡山,那是对山神的轻慢。
骊龙(16)高卧唤不应,自媿笔端无电掣(17)。
眼前的大龙湫像黑龙高卧不动声色,我自愧无法用手中的笔唤醒它,使它风驰电掣。
轮囷(18)萧索湍不怒,非雾非烟亦非雪。
此时的水流并不汹涌,仅仅是沿着岩壁弯曲而下,飞沫四溅,不像烟、不像雾,也不像雪。
我闻冻雨(19)初霁(20)时,喷击生风散空阔。
但是我听说如果是暴雨初晴,这大龙湫就要奔腾咆哮,撞击岩石,挟着呼啸的风声向四处喷射。
更期雨后再来看,净洗一生烦恼热。
我多么期望着雨后再来观赏,用那汹涌的瀑布产生的凉风,洗净一生的烦恼和燥热。
(1)大龙湫:天然水池名,在浙江省乐清县境内的雁荡山中。湫,水池。
(2)太行:指太行山,绵延于今河南、山西、河北境内。
(3)禹穴:相传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省绍兴会稽山上。
(4)雁荡山:今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着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
(5)一派:量词,形容龙湫景色。
(6)屐:木头制成的鞋。
(7)阙:本指高楼,此指岩石高耸处。
(8)矩罗:围成一圈。
(9)宴:长时间。
(10)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诗多写浙地佳山水,此指尚未描摹大龙湫之景。
(11)李杜: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12)吟不彻:吟不完。彻,结束。
(13)侔:相等。
(14)溟池:传说中的天池。
(15)亵:轻慢。
(16)骊龙:黑色的龙。
(17)电掣:如电光飞快闪过。
(18)轮囷:弯曲状。
(19)冻雨:暴雨。
(20)霁:雨后初晴。
考作者楼钥行踪,只在宋孝宗乾道五、六年(1169、1170)随其舅父汪大猷使金时去过北方,写有《北行日录》,北上太行当在此时。据此,诗必写于作者北行南归以后。又大龙湫在今浙江乐清县境内之雁荡山中。淳熙年间(1174~1189),作者曾出知温州(治所在今浙江温州),乐清为其属县。诗很可能即写于知温州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