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落花诗》是明末清初文学家王夫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都以花自喻,运用象征手法,用花的个性喻诗人自己的个性,通过赞美落花与东风的较量展现花的的高尚品格,实则曲折地抒写了自己的坚贞气节,塑造了遗民志士的奋斗到底光辉形象。
弱羽殷勤亢(1)谷风(2),息肩迟暮委(3)墙东(4)。
如鸿毛轻轻东荡西摆抵抗着东风,到头来老迈力衰终于歇息在墙东。
销魂万里(5)生前果,化血(6)三年死后功。
生流离转徙意气尽付江山万里,热血化碧我死后应是抗清复明的成功。
香老(7)但邀南国颂(8),青留长伴小山丛(9)。
花落结果该颂扬南国桔树意志不变,叶存香当赞美小山上桂树郁郁葱葱。
堂堂背我随余子(10),微许知音一叶桐。
落花大摇大摆背离我而混同尘俗,只有报秋的一片桐叶憧得我的初衷。
(1)亢:同抗;
(2)谷风:东风。
(3)委:弃;
(4)墙东:避隐之地,《后汉书・逸民传》:“避世墙东王君公。”
(5)销魂万里:作者曾转徙于湘、粤、云、贵等地,以遣情怀。
(6)化血:《庄子・外物》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7)香老:指花落结果。
(8)南国颂:屈原作《桔颂》说桔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9)小山丛:汉代准南小山《招隐士》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10)余子:平庸的碌碌无为的多余人。
《正落花诗》此诗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夫之先后写过九十九首《落花诗》,以合阳九之数。因为花色红,红即朱,所以诗人借咏落花,凭吊朱明王朝的灭亡,抒写自己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