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是南唐中主李璟传世的词作之一。此词摹写闺中少妇在春天的情感,上片写女主人公晨起懒于妆扮,表现风飘花落的离情之痛;下片写昨夜醉醒愁浓,更阑酒醒,回忆柳堤芳草的情事,表现春愁之苦。全词意象美,意蕴深,脉络清晰,结构严密。
一钩初月(1)临妆镜,蝉鬓(2)凤钗(3)慵不整(4)。重帘(5)静,层楼迥(6),惆怅(7)落花风不定。
一钩月牙儿斜缀在天边,正是一个春晴的早晨,发黑如漆鬓薄如蝉的她对着镜子而慵懒得无心妆扮。她独处深闺之中,在迢迢高楼上,还裹着重重帘幕。于是将重帘挑起,帘外所见,却是风吹花落,花落无凭,上下翻转,一地狼藉。
柳堤(8)芳草径,梦断辘轳(9)金井(10)。昨夜更阑(11)酒醒,春愁过却(12)病。
忆当时在那长堤垂柳,芳草香径中,二人曾牵手漫步,那明净的井台,雕花的栏杆上,曾并坐谈心。而今只有梦中重见。昨夜夜深月残之时酒后醒来,梦中相聚的场景全部消失,对于春的伤愁更加深切,甚至远远超过了病痛的难受。
(1)初月:新月,一说指愁眉。
(2)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
(3)凤钗:钗的一种,妇女的头饰。钗头如凤形,故名。
(4)慵不整:指无心梳洗。慵,形容懒散的样子。
(5)重帘:层层帘幕。
(6)迥:深远,遥远。
(7)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8)柳堤:植有柳树的堤岸。
(9)辘轳: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比喻心中情思如辘轳般反复上下。
(10)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廷园林里的井。
(11)更阑:夜深月残。
(12)过却:超过,胜过。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李璟被迫奉表称臣于周,但是周世宗仍然一再亲征南唐。当时李璟的处境实际上是很危苦的。此词中落花不定的情境正与词人当时无依彷徨的心境相契合。《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此词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南唐后主李煜曾亲手书写此词,并题为“先皇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