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诮

鲁迅 〔近代〕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答客诮》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开头两句正面立论,大处落墨,首先阐明“无情”与“怜子”的实质。结尾两句,借猛虎怜爱小老虎的比喻,形象既鲜明、生动,而且巧妙地揭示出深爱下一代的思想内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无情未必真豪杰(2),怜子如何不丈夫(3)

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知否兴风狂啸者(4),回(5)时看小於菟(6)

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注释

(1)诮:讥讽。

(2)无情未必真豪杰:俗语:“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谢枋得《答刘华父寄寒衣》:“豪杰应无儿女情”。此处鲁迅反其意用之。

(3)丈夫:指有作为的男人。《战国策·赵策·触砻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兴风狂啸者:指老虎。虎啸风生,形容猛虎之威。《易·乾文言》云:“云从龙,风从虎。”

(5)眸:指眼睛。

(6)於菟:老虎的别名。清伍涵芬《说诗乐趣》卷八:“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创作背景

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先生曾在《怀旧》一文中说过,《答客诮》一诗的写作,“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可爱,客人指为溺爱而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批文人曾编造谣言,恶意咒骂鲁迅不满周岁的儿子周海婴,援引“父子无恩”的旧说,讽刺鲁迅对其幼子的慈父之爱。1931年2月2日,鲁迅在《致韦素园的信》中也这样说过:“我有了一个男孩,已一岁零四个月,他生后不满二个月之内,就被‘文学家’在报上写了两三回,但他却不受影响,颇壮健。”在鲁迅所说的“文学家”中,有个叫杨村人的以“小记者”的笔名在报纸上造鲁迅的谣,说鲁迅“领到了南京中央党部的文学奖金,大开筵宴,祝孩子的周年”。同时,又撰文说“鲁迅大开汤饼会”,继续造谣诬蔑,并连带殃及郁达夫。对此,鲁迅愤怒地指斥说:“连出世不过一年的婴儿,也和我一同被喷满了血污。”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而作的。

拼音版

qiào

qíngwèizhēnháojiéliánzhàng

zhīfǒuxīngfēngkuángxiàozhěhuímóushíkànxiǎo

作者简介

鲁迅

鲁迅

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