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谢朓 〔南北朝〕 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是南朝诗人谢脁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回京都时沿途所见之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西府旧僚和随王的留恋之情,同时透露出对奉诏回京的疑惧和对前途的深重忧心。全诗意境雄浑,格调苍凉。写景抒情,都围绕着西府与京都的不同进行,回环往复。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1)

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骚客内心悲愤不已。

徒念关山(2)近,终知返路长。

只是想到离京城路程已近,终于明白回西府道路更长。

秋河(3)耿耿(4),寒渚夜苍苍。

秋夜星空已泛动微微曙色,水边寒渚还是那夜色苍茫。

引领(5)见京室,宫雉(6)正相望。

借曙光伸长脖颈远望京城,城内宫墙正与我遥遥相望。

金波(7)(8)鳷鹊(9)玉绳(10)建章(11)

月光洒落在宫殿之上,星辰垂挂在宫殿下方。

驱车鼎门(12)外,思见昭丘(13)(14)

驰车来到京城南门之外,却想再看见荆州的太阳。

驰晖(15)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飞转的太阳尚不可聚见,何况与众同僚分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16)

风云之间鸟儿还能展翅飞翔,江汉阻隔却没有可走的桥梁。

常恐鹰隼(17)击,时菊(18)严霜。

小鸟儿常怕遭受鹰隼的袭击,正像那秋菊怕严霜摧残一样。

寄言罻罗者(19)寥廓(20)已高翔。

告诉那张网捕鸟的小人吧,我已经高飞到寥廓的天上。

注释

(1)未央:未尽。

(2)关山:指京城近郊的山。

(3)秋河:秋夜的银河。

(4)耿耿:明亮。

(5)引领:伸颈。

(6)宫雉:宫墙。

(7)金波:月光。

(8)丽:附着,照耀。

(9)鳷鹊:汉观名,借指金陵宫殿。

(10)玉绳:星名。

(11)建章:汉宫名,亦是借指金陵宫殿。

(12)鼎门:相传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名南门为定鼎门。这里借指金陵南门。

(13)昭丘:楚昭王墓。在荆州当阳县东。

(14)阳:太阳。

(15)驰晖:指太阳。

(16)梁:桥梁。

(17)鹰隼:两种猛禽。这里比喻谗佞邪恶势力。

(18)委:枯萎,凋零。

(19)罻罗者:张设罗网的人。指恶语中伤者。

(20)寥廓:指广阔的天空。

创作背景

作者二十七岁时为荆州随王萧子隆文学,深受赏识,长史王秀之出于忌恨,常欲罗织罪名加害于他,两年后,即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秋,作者因谗言被召回京都。《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这首诗就是作者在离荆州返京都的途中寄赠在荆州西府的同僚们的。

拼音版

zànshǐ使xiàxīnlínzhìjīngzèng西tóngliáo

jiāngliúxīnbēiwèiyāng

niànguānshānjìnzhōngzhīfǎncháng

qiūshǔgěnggěnghánzhǔcāngcāng

yǐnlǐngjiànjīngshìgōngzhìzhèngxiāngwàng

jīnzhīquèshéngjiànzhāng

chēdǐngménwàijiànzhāoqiūyáng

chíhuījiēkuàngliǎngxiāng

fēngyúnyǒuniǎojiānghànxiànliáng

chángkǒngyīngsǔnshíwěiyánshuāng

yánwèiluózhěliáokuògāoxiáng

作者简介

谢朓

谢朓

南北朝文学家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初任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被诬陷死于狱中。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